-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
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
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⑥ | D.①②③④ |

【小题1】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

【小题1】公元后15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时段是
A.1470年~1520年 | B.1620年~1720年 |
C.1840年~1890年 | D.1910年~1950年 |
A.水稻种植向北扩展 |
B.江淮一带遭受寒潮侵袭次数增加 |
C.竹类分布向黄河流域扩展 |
D.野象栖息的最北界北迁 |
A.全球变暖使我国北方气温增高 | B.季风变化导致雨水充足 |
C.土地和水污染使植物基因变异 | D.种植业的技术越来越发达 |

【小题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别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 B.先暖后冷 |
C.逐步变冷 | D.先冷后暖 |
A.入海河流沉积作用 | B.地壳运动 |
C.风力的侵蚀 | D.海浪的侵蚀 |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 。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 B.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
C.临近河湖与林草地 | D.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洪涝 6、7月 | B.洪涝 7、8月 |
C.干旱 4、5月 | D.台风 7、8月 |
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是一种新型的温室,是在温室的部分或全部向阳面上铺设光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温室,它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一些作物或食用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此类温室在山东、浙江等地已有少量在生产上的应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利用传统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的缺点是( )
A.清洁可再生 | B.能量密度高 |
C.运行成本高 | D.稳定性较差 |
A.越冬粮食作物 | B.喜光粮食作物 |
C.喜阴经济作物 | D.耐寒经济作物 |
①抵御寒潮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④改变地表形态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对有价格优势的面板需求增长迅速,受其影响,我国新能源光伏面板K企业决定进军日本市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目的是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 B.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
C.解决国内失业问题 | D.提高能源利用率 |
A.技术先进 | B.知名度高 | C.产品价格低 | D.产品质量高 |

【小题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清洁能源比重上升 | B.原油比例大幅下降 |
C.煤炭消费总量下降 | D.能源类型逐步减少 |
①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②能源需求总量下降
③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④常规能源利用率将下降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持续消融,人们开始开辟北极航道。特别是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建后,走北极东北航道成为常态。中俄计划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开展北极航道合作,使白令海峡成为北方的“马六甲”。
材料二:北极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中俄合作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地处北极圈内鄂毕湾西侧的亚马尔半岛。半岛地表60%为沼泽和湖泊,平均海拔50米,沿海大部是低平的沙岸。冬季寒冷而漫长,永冻层厚度达300至50米,暴风雪天气频繁。液化天然气工厂由多个模块构几个国家建造,现场组装。中国企业承抗了85%的模块建造,还参与了钻机和具有破冰功能的运输船的建造。我国企业承建的模块,钻机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运抵亚马尔,用时16天左右,比走传统航道缩短近20天,伴随着该项目的投产,俄罗斯天然气的产量将增加2.5倍,开采液化和海洋运输实现了技术升级,每年可向我国稳定供应400万吨液化天然气。
材料三:“北极航道”及“亚马尔半岛位置”图。

(1)指出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对于中俄两国是双赢的选择,亚马尔天然气项目是“共建、共享”的鲜明例子,分析亚马尔天然气项目的建设对中俄产生的积极影响。
(3)有人推测自令海峡会成为北方的“马六甲”,请帮忙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