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非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 )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C.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地处我国天山西部的伊犁河谷,在山体垂直变化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在森林草场的交错带,树木只生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以下对“阴阳脸”现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坡温度高,人类活动将森林砍伐,只剩下草场
B.山脉“阴阳脸”现象与自然原因无关,纯属人类活动所致
C.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
D.阳坡山地放牧与过度樵采毁坏了森林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按气温垂直分布规律,下图中有永久性冰雪的山峰是( )
A.B.
C.D.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材料二: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材料三: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

(1)楼兰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说明材料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殖民者带到澳大利亚大陆的狗沦为野狗后,对这里的羊群造成极大的危害。
请分析这里为何野狗为患。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 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对土壤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气温B.地形C.生物D.降水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