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地球上的水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植物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某植物茎上长着刺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根系非常发达。该植物的生长环境最可能是( )
A.干旱少雨 | B.光照充足 | C.高温多雨 | D.温和湿润 |
读下面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下图为我国某重要的东西向山脉山峰植被垂直带谱,关于该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峰可能位于秦岭山脉 |
B.M为北坡,N为南坡 |
C.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N坡的原因可能是位于背风坡 |
D.该山体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处的苔原带,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说明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
(2)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处的苔原带,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说明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
(2)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的变化 | B.距海远近的变化 | C.气温的变化 | D.降水量的变化 |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分析,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乙图反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C.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分异 |
D.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异 |
有关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越高自然带一定越多 |
B.纬度越高自然带一定越多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山麓自然带与当地自然带保持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