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安徽省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2013年,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落户合肥高新区。作为我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自成立以来,聚焦发展“声音产业”,探索用声音唤启万物互联时代。2017年12月28日,《关于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的发展规划(2018-2025年)》已正式发布。根据规划,2025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将达到15亿户。
(1)描述安徽省地形特征。
(2)据图分析安徽省植被类型多样的原因。
(3)说明“中国声谷”快速发展的主要条件。
(4)分析“中国声谷”的快速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鲁文佐里山被称为“赤道雪山”,旅行者从山地东侧登山时发现,在1200到1500米高度草地“让位”于森林。近些年大片雨林被当地开发成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下图是非洲区域图及鲁文佐里山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中
A.维多利亚湖为非洲最大内流湖B.7-8月东非高原动物正向北迁徙
C.瀑布的落差主要受径流量控制D.时令河丰水期时主要受信风影响
【小题2】鲁文佐里山
A.断裂抬升形成,东侧坡度和缓B.东西两侧山麓自然带相同
C.山麓地带东坡降水明显多于西坡D.热量变化使得草地“让位”于森林
【小题3】当地对热带雨林的开发,将会
A.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B.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减缓赤道雪山冰川消融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图中甲、乙两地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表径流 ②热量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图中a、b两山峰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下列关于两座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山峰的雪线比b山峰的低
B.b山峰的自然带谱比a山峰的丰富
C.a山峰的雪线东侧比西侧低
D.b山峰的雪线7月比1月高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陆地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E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B.A→B→C→D→E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C.A→B→C→D→E自然带的更替主要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D.D→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小题2】下列地区中,有D自然带分布的是(  )
A.中南半岛B.东南丘陵
C.山东半岛D.西伯利亚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因素中,对自然带地域差异影响不大的是
A.洋流因素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因素
【小题2】据图分析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为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山地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的影响,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2】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①②两地B.①③两地
C.③④两地D.⑤⑥两地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珊瑚礁是指造礁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虫常需要生长在22~30℃且有一定盐度(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的海水中,同时还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供其进行光合作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全球珊瑚礁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礁只分布在热带和一部分亚热带海域
B.珊瑚礁大多在大陆东侧海域发育
C.珊瑚礁常分布在海沟和岛弧附近海域
D.珊瑚礁在太平洋分布范围最广
【小题2】造成巴西东北部海岸和孟加拉国沿岸附近海域缺少珊瑚礁的主要原因是(  )
A.淡水注入多B.降水丰富
C.暖流流经导致水温过高D.海水过深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灌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品粮基地,该灌区内的乌梁素海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

材料二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该区域渠道密布的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灌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旱,形成沿纬线方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部的推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
A.热带,5°N~15°NB.亚热带,25°N~35°N
C.温带,35°N~45°ND.寒带,35°N~55°N
【小题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