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河流平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对应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B对应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也有流水的侵蚀作用(侧蚀);C对应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下切深,落差大,多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C处河段特征:地势平缓,流速慢,泥沙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对应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B对应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也有流水的侵蚀作用(侧蚀);C对应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下切深,落差大,多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C处河段特征:地势平缓,流速慢,泥沙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c--图e中能正确反映图a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2)判断图a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并解释其形成理由 ________。(3)若图a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b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口三角洲
D、河流瀑布
(4)若图a所示河流位于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________(填左或右)相连。原因:________

(1)图c--图e中能正确反映图a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2)判断图a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并解释其形成理由 ________。(3)若图a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b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口三角洲
D、河流瀑布
(4)若图a所示河流位于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________(填左或右)相连。原因:________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约有12亿吨的泥沙沉积在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5〜3千米,每年新造陆23〜28平方千米,使3万〜4万亩海域被淤积成为新的土地资源。“昨日沧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实现。
(1)黄河在此形成的地貌形态是________,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________。
(2)近几年来,黄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有所下降,对河口地区的地貌形态的影响有哪些?
(3)请简要分析黄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有所下降的原因。
(4)河口地区往往是形成聚落的良好地区,但是黄河口处却没有形成大的聚落。请分析原因。
黄河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约有12亿吨的泥沙沉积在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5〜3千米,每年新造陆23〜28平方千米,使3万〜4万亩海域被淤积成为新的土地资源。“昨日沧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实现。
(1)黄河在此形成的地貌形态是________,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________。
(2)近几年来,黄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有所下降,对河口地区的地貌形态的影响有哪些?
(3)请简要分析黄河口泥沙沉积的速度有所下降的原因。
(4)河口地区往往是形成聚落的良好地区,但是黄河口处却没有形成大的聚落。请分析原因。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河流(有可能是季节性河流)分布图。回答下题。

图示地区可能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图示地区可能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A.山河相间 | B.中部高、四周低 |
C.东北高、西南低 | D.河网稀疏 |
圈河流域位于图们江下游靠近日本海,是我国与朝鲜及俄罗斯的界河,圈河两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16m,下图为圈河某河段沙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主导风向是( )
【小题2】沙丘沙源来自于( )
【小题3】近年来该区域沙丘有减小趋势,可能的原因是流域内( )

【小题1】图示区域主导风向是( )
A.西北风 | B.东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南风 |
A.当地过度开垦沙化的土地 | B.河流在弯曲处沉积的泥沙 |
C.距海较近,海浪沉积的泥沙 | D.风力自内陆沙漠搬运而来 |
A.风力减小 | B.植被覆盖率下降 |
C.气候趋于寒冷干燥 | D.河流流量减少 |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

【小题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 | B.b—② | C.c—③ | D.a—② |
A.a处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
B.b处以向下侵蚀作用为主,向两岸的侵蚀减弱 |
C.c处以向下侵蚀作用和向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
D.c处曲流处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
A.河流的上游地带,城市较密集 |
B.平原低地地区的聚落,一般沿河成块状分布 |
C.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
D.江南水乡地区比华北平原地区的乡村规模大 |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小题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小题3】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

【小题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A.荒漠 | B.森林 |
C.水乡 | D.草原 |
A.炎热干燥 | B.寒冷潮湿 |
C.温暖湿润 | D.寒冷干燥 |
A.流量大而稳定 | B.流量季节变化小 | C.无冰期 | D.含沙量大 |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880~1945年,甲岛屿演化的原因是( )
【小题2】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小题1】1880~1945年,甲岛屿演化的原因是( )
A.河流携带泥沙减少 | B.年平均径流量增加 |
C.风浪和潮水的侵蚀 |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
【小题2】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 )

【小题1】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
A.冲积平原 | B.山麓冲积扇 | C.沙洲 | D.三角洲 |
A.① | B.④ | C.③ | D.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