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山是菲律宾保和岛中部,卡门附近一处自然奇景。由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于40到120公尺之间。每到丘上“干草堆”干枯时便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这个名字由此而来。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推测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小题2】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最佳旅游时间在
【小题3】亚洲贝加尔湖和北美五大湖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①地壳陷落 ②熔岩阻塞 ③冰川侵蚀 ④海底抬升 ⑤河床阻塞

【小题1】推测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
B.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
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
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
A.12—2月 | B.3~5月 |
C.6—8月 | D.9~11月 |
①地壳陷落 ②熔岩阻塞 ③冰川侵蚀 ④海底抬升 ⑤河床阻塞
A.①和② | B.③和⑤ |
C.①和③ | D.②和④ |
(1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丙二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甲是 ,丙是 。(2分)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2分)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2分)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4分)

(1)甲、丙二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甲是 ,丙是 。(2分)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2分)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2分)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和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4分)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各题。

【小题1】山脉M的成因和走向分别为
【小题2】城市P气候宜人树木常青。其气候特点最有可能是
【小题3】城市P年均气温低于北面的城市Q,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山脉M的成因和走向分别为
A.两个大陆板块张裂、东西走向 |
B.两个大陆板块碰撞、东北—西南走向 |
C.两个大洋板块碰撞、西北—东南走向 |
D.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南北走向 |
A.全年温和湿润 |
B.全年凉爽干燥 |
C.夏季凉爽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 |
D.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干燥 |
A.纬度位置 | B.洋流 |
C.地势高低 | D.盛行风 |
下图为某地质科考队绘制的某区域地形、地质示意图,图示地区存在向斜构造。图中虚线表示等高线(单位:米),实线表示地层界线,字母表示不同年代的地层。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与图中线段经过地区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小题2】下列地层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小题1】与图中线段经过地区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A.A | B.B | C.C | D.D |
A.K1 | B.J1 | C.K2 | D.J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
材料二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现所产的锡矿基本上采自砂矿。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

(1)图中的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港,分析巴生港成为该国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图中“胶锡地带”橡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与马来西亚相比,制约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
(3)根据材料,分析图中锡矿富集在山麓地带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成为发达国家轮胎生产商工厂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
材料一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带内不仅盛产橡胶和锡,还集中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城镇,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均占绝对优势,堪称国家之精华所在。
材料二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现所产的锡矿基本上采自砂矿。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

(1)图中的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港,分析巴生港成为该国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图中“胶锡地带”橡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与马来西亚相比,制约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
(3)根据材料,分析图中锡矿富集在山麓地带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成为发达国家轮胎生产商工厂转移首选地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小题3】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
A.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
B.通常用乙环节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
C.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地层新老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地层新老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由老到新:砾岩—泥页岩一泥岩 |
B.由新到老:泥灰岩一白云岩—砂岩 |
C.岩浆侵入时间早于泥灰岩形成前 |
D.岩浆侵入时间晚于泥岩形成后 |
A.两座山峰皆位于背斜顶部 |
B.两座山峰,一座位于背斜顶部,一座位于向斜槽部 |
C.两条断层之间的地层形成了典型地垒构造 |
D.图中地层受到了明显的内力挤压作用 |
下图是Google Earth提供的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的三维地表形态图,图中所示的高原及峡谷,其地貌形态的成因分别是( )


A.岩浆活动冰川侵蚀作用 | B.地壳抬升风力侵蚀作用 |
C.地壳抬升流水侵蚀作用 | D.流水沉积流水侵蚀作用 |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其成因类型属于()
【小题2】黄山一年中云雾天气达200多天,特别是冬春季节,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下列对黄山冬春季节多云雾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 ②黄山温泉蒸发量大
③冬春季节黄山冷空气活动频繁 ④黄山地区空气中的凝结核多

【小题1】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其成因类型属于()
A.喷出型岩浆岩 | B.沉积岩 |
C.侵入型岩浆岩 | D.变质岩 |
①黄山山高谷深,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 ②黄山温泉蒸发量大
③冬春季节黄山冷空气活动频繁 ④黄山地区空气中的凝结核多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