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植物截留、陆面蒸发散发河川储蓄、地下水储蓄
B.陆面蒸发散发、植物截留、河川储蓄、地下水储蓄
C.地下水储蓄、陆面蒸发散发、河川储蓄、植物截留
D.陆面蒸发散发、植物截留、地下水储蓄、河川储蓄
【小题2】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关联性最强的是(  )
A.①环节B.②环节C.③环节D.④环节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通州行政副中心率先在北京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两种水循环模式中(  )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B.“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地下水储量
C.“海绵城市”增加了城市地表排水量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塔里木盆地中有多条河流汇聚于此。1942年测量湖水面积仍达3000平方千米,1962年湖水面积减少到660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

材料二 塔里木盆地多处地层中富含钾盐,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床。

材料三 我国在罗布泊发现大型钾盐矿后,国家随即组织开发。然而,工业区位的选择既要考虑资源因素,也要考虑环境因素。当地地理环境的最大特点是极度干旱,给这里布局、组织工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材料四 钾盐是农用钾肥的生产原料,在我国属大宗紧缺原料。我国每年有近800多万吨的钾肥缺口依赖进口,罗布泊钾盐公司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0万吨左右的优质低价钾肥。

(1)读材料一,试分析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罗布泊逐渐干涸的原因。
(2)读材料二及上图,试推测大量钾盐在此富集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三,试从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简析干旱对当地钾盐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试从我国农业用肥的角度出发,说出罗布泊钾肥生产的意义。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水量特征值。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少
【小题2】下图中的曲线,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中心区的雨洪径流状态的是(  )

北京城不同发展时期雨洪径流状态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3】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5年6月,太原市首次提出打造“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碱少地下径流 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  )
①加快太原市淡水资源的更新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洪能力
③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④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生态滞留池”水循环示意图,雨水通过绿地流入“生态滞留池”中,达到蓄水、净水的目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箭头表示蒸发环节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2】“生态滞留池”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大气降水B.减少地表蒸发
C.增加地表径流D.增加地表水下渗
【小题3】水循环由多个环节组成,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
A.长江东流B.海水倒灌
C.台风登陆D.黄河凌汛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中国某区域略图(下左图)及重庆市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宁夏彭阳县曾经植被稀少,如今通过造林工程,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2%。这使大气降水后,地表水下渗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弱,生态环境改善。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上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加强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恶化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小题2】右上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某地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量减少B.硬化地面增加
C.过度开采地下水D.水资源利用率低
【小题2】下列措施对缓解图示变化趋势作用不大的是(  )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限制建筑物的高度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