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小题2】下图所示景观中,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小题3】下列城市中,适宜建设成为“海绵城市”的是
【小题1】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A.降低地表径流量 | B.净化和处理雨水 | C.提高雨水下渗速度 | D.修建大量蓄水池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巴西的玛瑙斯 | B.卡塔尔的迪拜 | C.中国的乌鲁木齐 | D.中国的济南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
(4)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
(5)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
(4)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
(5)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
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我国某市),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小题2】要减少该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降水量 (mm) | 径流总量 (mm) | 地表径流 (mm) | 地下径流 (mm) | 蒸发量 (mm) |
![]() | 675 | 405 | 337 | 68 | 270 |
![]() | 644 | 267 | 96 | 171 | 377 |
【小题1】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 | B.径流总量减少 | C.蒸发量减少 | D.降水量减少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 B.扩大城市的规模 |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 D.推广使用渗水砖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甲为________________ ;从地貌类型看,戊为_____________ 。
(2)丙、丁处的地貌是由_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 处。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 。
(5)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_______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

(1)从地质构造看,甲为________________ ;从地貌类型看,戊为_____________ 。
(2)丙、丁处的地貌是由_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 处。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 。
(5)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_______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填序号)。
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号称“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但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影响,出现大面积干涸。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洞庭湖大面积干涸最直接有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水汽输送 |
B.地表径流、水面蒸发与大气降水 |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与大气降水 |
D.地表径流、大气降水与水汽输送 |
①退田还湖,扩大湖区
②控制渔业生产,减少湖面水汽蒸发
③大力节水降耗,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
④兴建水利枢纽,调节湖水蓄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水循环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
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暖流,降温增湿 |
B.暖流,增温增湿 |
C.寒流,降温减湿 |
D.寒流,增温减湿 |
某城市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对市区内河流的河岸与河床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生态河岸。读河流改造前后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改造后的河岸与河床比改造前
A.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明显 |
B.使河水流速加快 |
C.使河流径流量增加 |
D.使下渗量减少 |
A.美化环境 | B.调节气候 | C.减弱噪声 | D.涵养水源 |
下图为某国家简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说明该国家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河流对A城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该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在迅速扩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导致城市用地紧张,被迫占用低地、泄洪通道。
(3)随着该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该国洪涝灾害发生更加频繁,也更加严重,试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原因。
材料一

(1)说明该国家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河流对A城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该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在迅速扩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导致城市用地紧张,被迫占用低地、泄洪通道。
(3)随着该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该国洪涝灾害发生更加频繁,也更加严重,试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