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图是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丙、丁 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若图是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
A.丁处为低气压中心
B.乙处可形成气旋
C.甲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D.丙处多
【小题3】若图表示大气环流的中纬环流图,则④表示的是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极地东风D.盛行西风
【小题4】若图表示我国东部夏季风环流示意图,则③表示哪个区域大气的热力状况
A.陆地B.海洋C.高空D.以上都不是
【小题5】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则最能代表台风登陆我国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6】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目前人类可以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施加一定影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台风登陆属于其中哪个环节()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若箭头表示东亚夏季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B.甲表示的是太平洋
C.①气流表示东南季风D.②气流的性质温暖湿润
【小题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比乙地高,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甲是赤道低压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小题4】若此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丙代表岩浆岩B.①代表冷却凝固作用
C.③代表重熔再生作用D.④代表变质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左图为甲地(34°S,70°W)局部公路修建前后剖面图对比。公路护坡在某次连续性降水后发生坍塌,面临重建。下右图是世界某区域图。


(1)图示区域铜矿资源丰富,根据其自然属性,铜矿属于_______资源。
(2)受________(填大气环流)影响,甲地_________季(填“夏”或“冬”)降水多,经________(填水循环环节),土壤含水量过大导致护坡坍塌。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此次坍塌属于_________灾害。
(3)图中洋流性质为_________,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该洋流附近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图中乙处自然带名称为___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气压:甲地低于乙地
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和城郊区,则甲是市区
D.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甲是陆地
【小题2】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A.甲为海洋环境,乙为陆地环境
B.环节①为人类提供水资源不断再生
C.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②带来
D.环节④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小题3】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丙、丁位于赤道附近,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属于寒流B.②影响下,非洲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
C.④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渔场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副热带的大洋环流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示意白天的海陆热力环流,则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表示海洋的是_____,此时吹______ 风。
(2)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甲、乙两地表示陆地的是______;①②③④各环节中,表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______(填序号),目前人类干预或控制最大的环节是______(填序号)。
(3)若此图示意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模式,按性质判断③是______流,对大陆沿岸气候产生“降温减湿”作用是______(填序号),④洋流的名称是______。
(4)若此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甲表示岩浆,则乙是______岩,①是外力作用,则丙是________岩,③表示______再生作用。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流。
(3)若图示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是地质循环,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 ①表示 ________作用,②表示________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图4)回答:

【小题1】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
A.a处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
B.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多雨带
C.③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东北风
D.a处附近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
【小题2】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侧视图,则
A.a为海洋,b为陆地
B.环节③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
C.环节②表示植物蒸腾和陆地水蒸发
D.环节①④均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小题3】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8年清明节期间,北京某停车场(铺着中心镂空,露出土壤的方形地砖)出现了一个个白色“馒头”状的小雪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出现图中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砖块的比热容较土壤大
B.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C.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砖块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小题2】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
A.增加下渗B.增加地表径流
C.更易积水D.增加降水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的热力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B、C两处气压高的是______ ,受热的是_____。
(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大气环流,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②是_______ (气压带或风带),在其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B、C在近地面,A、D在高空,则④表示______,B C两地表示海洋的是_____。
(4)如果此图用于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C表示岩浆,则②表示_______,D表示________。
(5)如果此图表示的东亚季风环流,B处是亚欧大陆,C是太平洋,则②的实际风向是________,形成东亚季风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箭头代表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与深秋夜晚出现霜冻现象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
(2)a—b—c—d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名称是________,b环节名称为________。
(3)如果要在甲、乙、丙三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如何选择并请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