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的悬浮物的粒径一般在几至几百微米之间,其数量取决于海水的运动、人类活动的强度以及入海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因素。我国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是世界上悬浮物浓度最高的区域,显现出悬浮物数量多、质量浓度高、物种丰富多样、季节性变化明显等特点。下图是该海区春季表层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该季节近岸悬浮物浓度总体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3】关于洋流对悬浮物浓度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状况复杂 | B.季节水温变化大 |
C.入海河流较多 | D.人类活动强度较小 |
A.距河流入海口的远近 | B.洋流的流向 |
C.离岸风较强 | D.海底地形复杂 |
A.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完全一致 |
B.洋流D增加悬浮物浓度 |
C.洋流B对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明显 |
D.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对悬浮物浓度均有影响 |
石笋(如左下图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泂顶渗出,滴水到溶泂底面的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科学家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暗相间的微层(如右下图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于
【小题2】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最主要形成于
【小题3】该洞石笋年微层近几十年来逐渐变厚,反映了当地气候



【小题1】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于
A.洞穴外的动物 | B.洞穴上覆的土壤 | C.洞穴中的植被 | D.洞穴中的地下河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变冷变干 | B.变冷变湿 | C.变暖变湿 | D.变暖变干 |
河湖中的沉积物是水体中磷的重要源头和汇集的场所。进入水体各种形态的磷,沉淀进入水体形成沉积物,通过再悬浮和分解等过程,释放到上层水体。细粒径沉积物与吸附磷(吸附在沉积物矿物表面的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最狭长和最深的湖泊之一,注入坦噶尼喀湖的甲河,河口湿地面积较大。如图示意坦噶尼喀湖流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河河口湿地的沉积物中矿物表面吸附磷含量较其上游河段大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坦噶尼喀湖表层5~9月磷的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据调查世界上80%的淡水鱼类都曾在坦噶尼喀湖中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1】甲河河口湿地的沉积物中矿物表面吸附磷含量较其上游河段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量大 | B.湿地降解作用强 |
C.工农业污水量大 | D.河口淤泥沉积多 |
A.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残留量大 |
B.偏南风使深水层营养盐上涌 |
C.河流进入汛期带来营养盐多 |
D.雨季大气沉降带来营养盐多 |
A.湖泊磷等盐类含量很高 | B.人迹罕至人类破坏较小 |
C.湖泊深长水体容量较大 | D.纬度低气温高生长较快 |
下图为2015年某段时间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段时间内洞庭湖水量最大的可能是
【小题2】能够体现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分洪作用的时段是

【小题1】这段时间内洞庭湖水量最大的可能是
A.①时段中间 | B.①时段末 |
C.③时段中间 | D.④时段初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①③ |
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8月1日6时至12时 |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甲),该区域的乌梁素海(图乙)是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大型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中的河流在图中所示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及原因。
(2)简要回答②河段除流量外的其他水文特征。
(3)图甲所示河流为我国母亲河,历史上漕运发达,但清乾隆以后逐渐终止。推断其漕运逐渐终止的原因。
(4)乌梁素海是________(咸水/淡水)湖,说出判断理由。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污染问题严重,简要答出其主要污染源。

(1)分析图甲中的河流在图中所示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及原因。
(2)简要回答②河段除流量外的其他水文特征。
(3)图甲所示河流为我国母亲河,历史上漕运发达,但清乾隆以后逐渐终止。推断其漕运逐渐终止的原因。
(4)乌梁素海是________(咸水/淡水)湖,说出判断理由。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污染问题严重,简要答出其主要污染源。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
【小题2】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
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中科院院士王光谦表示,在大气边界层到对流层范围内存在稳定有序的水汽输送通道,可将其称为“天河”,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这一项目首先将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徒”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缓解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小题2】“天河工程”推进面临的问题最有可能是
【小题3】“天河工程”选择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天河工程”实现跨区域调水的主要手段是
A.人工增雨 | B.开渠引水 | C.改变大气环流 | D.修建储水设施 |
A.人工降雨难度大 | B.资金短缺 |
C.掌握水汽“迁徙”规律 | D.施工难度大 |
A.地广人稀,移民人数少 | B.该地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
C.经济落后,水资源需求少 | D.植被茂密,涵养水源的能力高 |
下图为某河流河床、水位变化及其流域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 )
【小题2】关于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该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 )
A.12~1月 | B.3~4月 |
C.6~7月 | D.9~10月 |
A.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B.洪水的发生频率逐渐降低 |
C.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
D.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 |
下图是某地区一河流平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该地观测北极星的仰角为35°。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小题3】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4】若该地位于某大陆西岸,图示季节

【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 | B.自东南向西北 | C.自西南向东北 | D.自西北向东南 |
A.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 | B.图中岩层的颗粒变化是由①一④逐渐变粗 |
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早 | D.流水下切和地壳抬升是西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
A.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 B.上游城市进程加快 |
C.上游拆除水电站 | 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
A.沈阳的日出时间晚于哈尔滨 | B.由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船只逆风顺水 |
C.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迎来首个汛期 | D.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