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九寨沟降水量柱状图、气温曲线统计图。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2)九寨沟湖泊1—4月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出现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
(3)6—10月份为九寨沟湖泊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环节形成的。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冲击扇区。读坎儿井剖面示意图(上图)和坎儿井平面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分析坎儿井利用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
【小题2】采用曲线方式连接地下竖井的原因是

【小题1】分析坎儿井利用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
A.地下水 | B.冰雪融水 | C.季节性积雪融水 | D.雨水 |
A.降低开挖难度,减少工作量 | B.有利于水资源的汇集 |
C.减少水资源的蒸发 | D.减轻流水侵蚀,延长使用年限 |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图中的河流( )
A.位于南半球,由北向南流 | B.位于北半球,由南向北流 |
C.位于南半球,由南向北流 | D.位于北半球,由北向南流 |
A.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 | B.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
C.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 D.湖泊为咸水湖 |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小题2】乙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
【小题3】“三天无雨苗发黄,千点急雨土冲光,山洪暴发遭大殃。”此句俗语描述的地理事象与下列地区相对应的是( )

【小题1】甲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⑥ | D.①②⑤⑥ |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 |
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 |
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 |
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 |
A.四川盆地 | B.长江三角洲 |
C.黄土高原 | D.华北平原 |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水库多年平均月入库水量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1】下列关于该水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在区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 B.水位随着入库水量的增大而升高 |
C.6~8月入库水量在持续增大 | D.3~5月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 |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小 | B.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
C.工业用水量增大 | D.为防洪腾出库容 |
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水中的悬浮物一般是泥土、砂粒、微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和胶体物质等。下图为胡卡尔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胡卡尔河水系河水最为浑浊的时期是( )
【小题2】近年来,胡卡尔河cd河段河水浑浊度不断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1】胡卡尔河水系河水最为浑浊的时期是(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气温年较差大 | B.降水强度较小 |
C.植被覆盖度低 | D.河流结冰期短 |
潜在蒸发量是指充分供水的下垫面(即充分湿润的表面或开阔水体)蒸发或蒸腾到空气中的水量,又称可能蒸发量或蒸发能力。下图是陕西省部分城镇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潜在蒸发量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榆林地区的潜在蒸发量明显高于安康地区,可能是因为榆林地区( )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潜在蒸发量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 B.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 |
C.与河流分布呈正相关 | D.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 |
A.年平均气温更高 | B.相对湿度更大 |
C.平均风速更小 | D.年日照时数更多 |
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
【小题2】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
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小题3】图示河流的一大水文特点是: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9月的雨水使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份才到下游。这样,就使得下游在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 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小题1】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
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 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中国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某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河流域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小题2】该河最有可能是( )
【小题3】该河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体单位面积日蒸发量大,但日蒸发总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1】该河流域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 B.草地 | C.建设用地 | D.未利用地 |
A.塔里木河 | B.松花江 | C.淮河 | D.珠江 |
A.太阳辐射 | B.水体深度 | C.气候条件 | D.水体含沙量 |
(题文)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杨,又称胡桐,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且呈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乙图为喀什地区降水统计图,丙图为甲图中沿AB线胡杨密度变化示意图。

(1)指出喀什地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分析成因。
(2)描述沿AB线胡杨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
(3)博斯腾湖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20千米,平均水深为7.5米,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是塔里木河下游的主要水源地。你认为是否应该将博斯腾湖湖水输向塔里木河下游?说明理由。
材料一 胡杨,又称胡桐,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且呈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材料二 甲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乙图为喀什地区降水统计图,丙图为甲图中沿AB线胡杨密度变化示意图。

(1)指出喀什地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分析成因。
(2)描述沿AB线胡杨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
(3)博斯腾湖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20千米,平均水深为7.5米,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是塔里木河下游的主要水源地。你认为是否应该将博斯腾湖湖水输向塔里木河下游?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