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图中M河比较,N河
A.径流量更大B.含沙量更大C.落差更小D.冰期更短
【小题2】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图中东西向铁路干线沿线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是
A.劳动力丰富B.矿产丰富C.技术力量雄厚D.市场广阔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观测的降水前后48小时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甲图相比,乙图
①径流量峰值较大     ②含沙量变化较大
③径流量变化较小 ④含沙量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水库面积增加  
③森林面积增加     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入渗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反映入渗的指标,在研究区小流域内,分别选取植被盖度10%、40%、70%和90%的样地对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进行试验。

根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在剖面上植被盖度40%土壤饱和导水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土层深度(  )
A.0~10 cm、20~30 cm、10~20 cm、30~40 cm
B.20~30 cm、0~10 cm、30~40 cm、10~20 cm
C.30~40 cm、20~30 cm、10~20 cm、0~10 cm
D.20~30 cm、0~10 cm、10~20 cm、30~40 cm
【小题2】四种不同的植被盖度(10%,40%,70%,90%)下变化曲线说明(  )
A.土层深度与植被盖度成正相关
B.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C.植被盖度越高越不利于水分的入渗和保持
D.植被盖度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最大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和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6)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判断下面小题。

【小题1】196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  )
A.面积增大、水位升高B.面积增大、水位降低
C.面积减少、水位降低D.面积减少、水位升高
【小题2】引起青海湖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总量B.年蒸发总量
C.年地表径流总量D.年地下径流总量
【小题3】青海湖最主要的水循环方式是(  )
A.海陆间水循环B.内陆水循环
C.海上内循环D.海陆和内陆间水循环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新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这种存世2000多年的“绿色引水工程”是我国新疆各族人民依据当地地形构造的特点,发明的一种灌溉方式,是新疆历代农民的智慧结晶。下图为坎儿井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题。

坎儿井的主要用途是(  )
①收集雨水 ②引流地下水 ③提供生产用水 ④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泉州市水系图(图甲)”、“泉州气候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乙)” 和“河谷形态图(图丙)”

材料二 泉州气候温暖,冬季不冷;热量丰富,降水充足;植物四季常绿,农作物终年可生长。“四季有花常见雨”是泉州气候的真实写照。因气候常年温暖舒适,故泉州有“温陵”的雅称。
材料三 晋江发源于戴云山东麓,干流上游俗称西溪,在南安双溪口汇入大支流东溪后始称晋江,最后在丰泽蟳埔注入东海,全长182千米。晋江是我市最主要的河流,也是本省的第三大河,她可以说是我市千百万人民的“母亲河”。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海陆热力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方面,分析泉州气候的形成原因。
(2)根据图中的信息,说明晋江的流向是 ,其河水的主要补给是
(3)图甲中晋江上游M处的河谷形态应是图丙的 (填A或B)图,此处河流的外力作用方式是以 为主。
(4)从晋江上游到下游,沿岸城市(聚落)的疏密程度是越来越 (填密集或稀疏),试从河流地貌对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平原B.山麓冲积扇
C.沙洲D.三角洲
【小题2】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地方可能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小题3】该河流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B.春夏两季
C.秋冬两季D.冬春两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世界某区域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聂伯河是欧洲第三大河,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从源头至乌克兰的基辅为上游,习惯上称之为第聂伯河,长约333km,从基辅至河口为中下游,长约952km,习惯称为下第聂伯河。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


(1)描述第聂伯河流域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乌克兰成为“欧洲粮仓”的原因。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小题2】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B.河流改道C.泥沙淤积D.气候变化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