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甲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甲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右图是甲湖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指出甲湖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2)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下图中的甲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甲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右图是甲湖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指出甲湖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2)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李白诗句中的“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违背的水循环过程是( )
A.陆地内循环过程 | B.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
C.海上水循环过程 | D.下渗和地下径流过程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到乙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丙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阐述丙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简述丁处建水库后对下游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


(1)指出图中甲到乙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丙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阐述丙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简述丁处建水库后对下游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
下图中乙图为甲图中我国某I。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连续两日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I。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正常年份,该季节流域农作物易遭受

【小题1】导致I。河流量变化如图乙所示的主要原因是
A.连续暴雨 | B.气压变化 | C.气温变化 | D.连续阴雨 |
A.融雪洪涝 | B.干旱 | C.暴雨 | D.病虫害 |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城市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是
【小题2】城市建设后蒸发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城市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是
A.地面径流减少 | B.地下水位上升 |
C.蒸发量增多 | D.下渗量减少 |
A.生活用水量增多 | B.地面径流增多 |
C.植被覆盖率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 |
下图为某流域管理单位由长年水文数据(1875—1975)所推算的洪水频率曲线。如以较近年代(1945—1975)的水文数据推算,则洪水频率有提高的现象。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的大约年限是( )
A. 70年
B. 50年 C. 20年
D. 10年
(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缩短的时间约为( )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1)原百年一次的洪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的大约年限是( )
A. 70年


(2)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在194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其再现周期较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缩短的时间约为( )
A.1年



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该图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B地区的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表多疏松的堆积物 ②河流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
③地壳活动更活跃 ④植被覆盖率低
【小题2】C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道弯曲,支流多 ②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 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可减轻洪涝 ④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

【小题1】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B地区的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表多疏松的堆积物 ②河流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
③地壳活动更活跃 ④植被覆盖率低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河道弯曲,支流多 ②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 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可减轻洪涝 ④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径流模数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升/秒•平方千米)。下左图为乌鲁木齐河水系略图,右图为乌鲁木齐河的径流模数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是6—8月径流模数和年径流模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乌鲁木齐河流域冬季降水比其河源所在的山脉南坡丰富得多,是因为乌鲁木齐河流域
【小题2】下列关于乌鲁木齐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小题1】乌鲁木齐河流域冬季降水比其河源所在的山脉南坡丰富得多,是因为乌鲁木齐河流域
A.地处大西洋、太平洋的迎风坡 | B.地处大西洋、北冰洋的迎风坡 |
C.地处太平洋、北冰洋的迎风坡 | D.地处太平洋、印度洋的迎风坡 |
A.乌鲁木齐河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 B.红五月桥处河流径流量比青年渠处大 |
C.曲线M2表示的是6~8月径流模数 | D.越向河流上游,径流模数年内变化 |
湖泊沉积物与树轮均是研究古气候的良好载体,湖泊沉积物粒度为较成熟的古环境指标。据伍登-温特华斯 方法沉积物粒度分为黏土(<4µm),细粉砂(4-16µm),中粉砂(16-32µm),粗粉砂(32--63µm)和砂(>63µm)。 某考察队采集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内陆湖乌伦古湖(47°N,87°N)完整的沉积岩芯,按沉积物粒度从小到 大分为 C1--C4 四个组分进行分析。下图示意该湖 1810 年--1970 年沉积物粒度组分变化与区域树轮记录变 化对比图。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乌伦古湖的湖泊沉积物以黏土和粉砂为主,可以推断形成其沉积物的原因是
【小题2】造成组分 C2(7--25µm)含量增多原因相同的年份是
【小题3】根据 1944 年组分 C2 含量特征,可以推测其形成原因是

【小题1】乌伦古湖的湖泊沉积物以黏土和粉砂为主,可以推断形成其沉积物的原因是
A.流水沉积 | B.冰川沉积 | C.风力沉积 | D.风化壳沉积 |
A.1830 年和 1910 年 | B.1910 年和 1944 年 |
C.1830 年和 1944 年 | D.1910 年和 1970 年 |
A.冬季降雪量偏多 | B.夏季融雪入湖水量偏多 |
C.冬季降雨量偏多 | D.夏季降雨量偏多 |
2010年11月5日,“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此举在于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汽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据此,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海水西调工程最能够活跃西部地区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小题2】下列关于海水西调工程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1】海水西调工程最能够活跃西部地区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水汽输送 | B.地下径流 | C.植物蒸腾 | D.蒸发 |
A.削弱了沿线地区的太阳辐射 | B.加快了沿线地区地表形态的塑造 |
C.加快了沿线地区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 D.导致沿线地区资源性缺水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