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以及表等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东西两侧,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的是____侧,理由是____。
(2)图中河流此时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_____,若此河位于非洲南端,则此时最有可能是北半球__________季。
(3)图中该地区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为缓解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表中可反映出的水荒原因有____。


(1)图中东西两侧,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的是____侧,理由是____。
(2)图中河流此时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_____,若此河位于非洲南端,则此时最有可能是北半球__________季。
(3)图中该地区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为缓解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表中可反映出的水荒原因有____。
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咸海面积减小,说明该地的水循环环节明显改变的是 ( )。
【小题2】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

【小题1】咸海面积减小,说明该地的水循环环节明显改变的是 ( )。
A.入湖的地表径流量减少 | B.当地降水量减少 |
C.当地蒸发量增加 | D.海洋的水汽输送量减少 |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 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
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
下列关于水圈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洋水占的比重最大 |
B.液态水的分布最广 |
C.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 |
D.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4)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咸海在1960年为世界第四大湖,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从1960年后,大规模垦耕使咸海周边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到1998年,咸海面积减少了近60%,总水量减少了80%。时至2007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2014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已经消失。

(1)分季节说出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逐渐消失的原因。
(3)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4)引地下水灌溉,古已有之。有人提议,用开采地下水替代引河水灌溉棉田,以解决“咸海”消失这一生态问题。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
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珠江流域的水系特征。
(2)说出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简要分析珠江流域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4)分析珠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1)据图分析珠江流域的水系特征。
(2)说出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简要分析珠江流域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4)分析珠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
【小题2】为缓解农田旱情,进行人工降雨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小题1】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
A.⑧增加 | B.⑦减少 |
C.⑥增加 | D.④减少 |
A.① | B.③ | C.⑤ | D.⑦ |
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小题2】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小题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平原 | B.高原 |
C.盆地 | D.山地 |
A.海陆间循环 | B.内陆循环 |
C.海上内循环 | D.以上都不是 |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及地质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影响最大的环节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就地表形态而言甲点处是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
(3)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___________(甲或乙)处。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南水北调工程影响最大的环节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就地表形态而言甲点处是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
(3)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___________(甲或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