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图甲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结合图示说出水循环的意义。
(2)分析图乙等水位线特征,说明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判断依据。
(3)与10年前相比,10年后图乙中的地下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地理意义。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结合图示说出水循环的意义。
(2)分析图乙等水位线特征,说明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判断依据。
(3)与10年前相比,10年后图乙中的地下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地理意义。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一般丰水期河流补给潜水,枯水期相反。读某区域等潜水位线图(单位:m),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正确表示潜水流向的箭头是( )
【小题2】以下方式中,利于潜水补给的是( )
①降水时间长 ②植被覆盖率高 ③坡度较大 ④降水强度适中
【小题3】图示a河及月份,最可能是( )

【小题1】图中正确表示潜水流向的箭头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降水时间长 ②植被覆盖率高 ③坡度较大 ④降水强度适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亚马孙河 7月 | B.伏尔加河 1月 |
C.尼罗河 1月 | D.莱茵河 7月 |
人工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20年前德国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读人工浮床的原理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材料判断,人工浮床的主要作用是( )
【小题2】人工浮床没能在我国大面积的推广,原因可能是我国水域( )

【小题1】据材料判断,人工浮床的主要作用是( )
A.美化水面 | B.净化水质 |
C.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 | D.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
A.面积广阔 | B.水生植物覆盖率高 |
C.水位季节变化大 | D.含沙量大 |
读我国某区域水分消耗及转化图(箭头粗细表示消耗及转化量的大小),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水循环的特点,正确的是( )
【小题2】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小题3】近些年,该区河流水位迅速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

【小题1】有关图中水循环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大部分直接消耗于蒸腾 |
B.水平方向的水分迁移量大 |
C.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小 |
D.地表径流速度较快 |
A.地形 | B.水源 | C.光热 | D.土壤 |
A.全球变暖,河流蒸发加强 |
B.农业规模加大,用水量大增 |
C.土地干旱,下渗不断增加 |
D.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量减小 |
长江下游地区建有大量引排工程,通过水闸的开或关,来调控河流流量与水位,发挥拦洪、泄洪、
排涝、供水、防海水倒灌等不同作用。下图甲为长江下游引排工程分布图,图乙为长江下游地区不同
功能的水闸设施示意图(图中渍水区是田间等低洼处积水不容易自动流走,需要人工及时进行排除的
区域;泛区是用于河流分洪与滞洪的区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9世纪中期前,图中城市扬州发展远快于苏州,之后却反之,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2】图中④水闸关闭较多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小题3】图中各水闸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排涝、供水、防海水倒灌等不同作用。下图甲为长江下游引排工程分布图,图乙为长江下游地区不同
功能的水闸设施示意图(图中渍水区是田间等低洼处积水不容易自动流走,需要人工及时进行排除的
区域;泛区是用于河流分洪与滞洪的区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9世纪中期前,图中城市扬州发展远快于苏州,之后却反之,其主要原因是
A.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变化 | B.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 |
C.产业结构与产业地位的变化 | D.国家政策的时间差异 |
A.夏季 多台风和东南风,易发生海水倒灌 |
B.冬季 河流流量小,易发生海水倒灌 |
C.夏季抬高水位,增大高温期的农田灌溉水量 |
D.冬季提高水位,保障航道畅通 |
A.开启②③水闸前,先关闭拦河闸 | B.开启①水闸前,先关闭拦河闸 |
C.①②水闸使用频率较高的时期相同 | D.②③水闸使用频率较高的时期相同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影响该区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推断水位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出图示湖泊水循环类型,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图示湖泊为咸水湖的原因。
(3)近年来该区域湖泊湖面持续增大,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说出影响该区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推断水位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出图示湖泊水循环类型,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图示湖泊为咸水湖的原因。
(3)近年来该区域湖泊湖面持续增大,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河口水下三角洲的沉积主要受控于流域和海洋动力的相互作用。其平衡是稳定沉积的基础,一旦流域来水来沙或是河口形势发生变化,两者之间的水动力平衡状态即被打破,水下三角洲一些敏感位置沉积环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下图为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图(A、B、C、D)代表不同的沉积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长江口泥沙扩散沉积的特点是
【小题2】图示地区水平衡动力变化最显著的地点是

【小题1】长江口泥沙扩散沉积的特点是
A.主要向河口东北方向扩散沉积 | B.在前三角区形成泥质沉积区 |
C.泥—砂分界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 | D.沉积扩散的主要动力为洋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是青海省东部河流解冻日期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河流解冻日期的大致分布规律为
【小题2】甲地河流的解冻日期可能是

【小题1】图示区域河流解冻日期的大致分布规律为
A.东西早,南北晚 | B.由东向西推迟 | C.东西晚,南北早 | D.由南向北推迟 |
A.4月6日 | B.4月15日 | C.4月26日 | D.5月2日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 由截弯取直到梯级开发再到恢复弯曲河道。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分析罗讷河“野性”的成因。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 由截弯取直到梯级开发再到恢复弯曲河道。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分析罗讷河“野性”的成因。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周围局地气候有所改善
【小题2】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小题1】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周围局地气候有所改善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⑤ |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中游平原 | C.华北平原 | D.四川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