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和地图
- 行星地球
- 地球上的大气
- + 地球上的水
- 自然界的水循环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甲图是中亚某著名内陆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小题3】该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小题1】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风沙 | C.降水 | D.气温 |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
A.RS技术 | B.GPS技术 | C.GIS技术 | D.实地考察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地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最能正确表示乙处河谷横剖面(下图)形态的是( )
【小题2】关于图中地壳运动与岩层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 )
【小题4】某地质爱好者在丙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
【小题5】上题图示地区河流处于汛期时,下列各图(下图)的现象正确的是( )

【小题1】最能正确表示乙处河谷横剖面(下图)形态的是( )
A.![]() | B.![]() | C.![]() | D.![]() |
A.岩浆岩形成后发生断层 |
B.沉积岩3形成后发生地壳隆起 |
C.沉积岩1晚于2形成 |
D.岩浆活动之后形成沉积岩4 |
A.河心洲与甲岸之间的水道为主航道 |
B.在断层线附近易受侵蚀形成河谷 |
C.丁处岩层可能有丰富的地下水 |
D.丙处以上河段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
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
B.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
C.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
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
A.![]() | B.![]() |
C.![]() | D.![]() |
下图表示我国雅鲁藏布江某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有140m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A、B两河段河谷地形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小题2】甲地沙丘的沙主要来自
【小题3】跟甲地沙丘形成有关的风向是

【小题1】造成A、B两河段河谷地形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流量流速 | B.流量岩石硬度 |
C.流速岩石硬度 | D.流速堆积物多少 |
A.新疆的荒漠 | B.青藏高原的荒漠 | C.南亚的河谷 | D.当地河谷 |
A.偏东风 | B.偏西风 | C.偏南风 | D.偏北风 |
基流为河流的基本流量,是地下水补给河流径流的水量,其净流量较为稳定。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下图示意黑河上游地区,下表为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基流年代际特征表。据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黑河上游地区的主要补给水源,除了冰川融水,还有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代 | 平均基流(立方米/秒) | 平均径流(立方米/秒) | 基流指数 | 基流与降水相关系数 | 基流与气温相关系数 |
1960-1969 | 20.53 | 46.41 | 0.44 | 0.69 | 0.21 |
1970-1979 | 19.49 | 44.00 | 0.44 | 0.59 | -0.42 |
1980-1989 | 25.44 | 55.01 | 0.46 | 0.65 | -0.302 |
1990-1999 | 22.45 | 49.06 | 0.45 | 0.72 | 0.672 |
【小题1】黑河上游地区的主要补给水源,除了冰川融水,还有
A.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B.雨水地下水 |
C.地下水湖波水 | D.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
A.基流呈增大趋势,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增多 |
B.基流变化趋势与径流相同,但是基流的变化幅度要比径流大 |
C.基流指数较大,说明地下水对径流补给量大 |
D.基流的大小,与人类活动无关 |
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A.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D.雨水、雨水 |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题。
【小题1】该水库储水量最小的月份是()
【小题2】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水量盈余率 | 1.31 | 1.21 | 1.0 | 0.93 | 0.71 | 0.63 | 0.78 | 0.89 | 1.0 | 1.18 | 1.29 | 1.4 |
【小题1】该水库储水量最小的月份是()
A.12 | B.9 | C.6 | D.3 |
A.西欧 | B.东南亚 | C.地中海沿岸 | D.中亚 |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22题。

22.据图分析得出( )

22.据图分析得出( )
A.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大豆加工 |
B.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 |
C.该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冬季 |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读贝加湖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贝加尔湖及对湖区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小题1】下列有关贝加尔湖及对湖区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 B.岩层断裂下陷形成 |
C.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 D.增加了气温年较差 |
A.湖泊较深 |
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
C.河流入湖泥沙量小 |
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
在渭河的支流赤水河上,有一处独特的景观——桥上桥。桥上桥的下桥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道光十二年(1832)在原桥上叠建一桥为上桥。图3是桥上桥所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该区域海拔400~800米的山地与平原之间,分布着山麓洪积扇和黄土台塬。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桥上桥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带为
【小题2】赤水河的水文特征是
【小题3】叠建桥上桥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桥上桥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D.温带草原带 |
A.径流季节变化小 | B.流量大 | C.含沙量小 | D.结冰期短 |
A.水位上涨 | B.泥沙淤积 | C.流水侵蚀 | D.地壳上升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更些河是联系加拿大南、北部地区的重要航路,图6-a所示河段水流湍急,平均水深约15米。1984年为了开采河床下方的诺曼韦尔斯油田,在河上修建了六个人工岛(如图6-b中白色的点状事物),作为采油作业的平台。人工岛都是周围石砌,芯部填沙结构(如图6-c)。冬季时,在河冰上,通过每天漫水使冰层加厚成冰工作台,并在冰工作台上破冰填石成环形石堤,夏季挖河沙填芯,修筑护坡。护坡是为了抵御水流、防止冰块爬升到采油平台,影响采油作业。为了减少砂石的使用量,除东南侧护坡外,其他三个护坡坡度都比较大。

(1)简述人工岛建设前图示河段不利于石油开采的水文条件。
(2)分析人工岛石筑环形堤冬季施工的有利条件。
(3)说明人工岛的钻井采油平台高出河流平均水位13米的原因,并分析东南侧护坡坡度较小的原因。
(4)分析人工岛对该河段航运的不利影响。(4分)
马更些河是联系加拿大南、北部地区的重要航路,图6-a所示河段水流湍急,平均水深约15米。1984年为了开采河床下方的诺曼韦尔斯油田,在河上修建了六个人工岛(如图6-b中白色的点状事物),作为采油作业的平台。人工岛都是周围石砌,芯部填沙结构(如图6-c)。冬季时,在河冰上,通过每天漫水使冰层加厚成冰工作台,并在冰工作台上破冰填石成环形石堤,夏季挖河沙填芯,修筑护坡。护坡是为了抵御水流、防止冰块爬升到采油平台,影响采油作业。为了减少砂石的使用量,除东南侧护坡外,其他三个护坡坡度都比较大。

(1)简述人工岛建设前图示河段不利于石油开采的水文条件。
(2)分析人工岛石筑环形堤冬季施工的有利条件。
(3)说明人工岛的钻井采油平台高出河流平均水位13米的原因,并分析东南侧护坡坡度较小的原因。
(4)分析人工岛对该河段航运的不利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