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大气环流
- 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 季风环流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下图为毛乌素沙漠年风频玫瑰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当地防风林的最佳种植走向为
【小题2】下列大气活动中心对当地主导风向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小题1】当地防风林的最佳种植走向为
A.东—西向 | B.西北—东南向 |
C.南—北向 | D.东北—西南向 |
A.印度低压 | B.副极地低气压 |
C.亚洲高压 | D.副热带高气压 |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差异最明显的是
【小题2】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差异最明显的是
A.气温年较差 | B.降水季节 |
C.夏季风风向 | D.高温期与多雨期 |
A.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 B.日本南北温差大 |
C.中国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日本高 |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围。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小题2】甲、丙两地的气压值可能为

【小题1】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南风 | D.东北风 |
A.1020,1008 | B.1026,1000 | C.1028,1003 | D.1025,1003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印尼苏门答腊岛烟雾扩散方向并阐释其形成原因。
(2)说明“烧芭”行为对图示区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材料一:“烧芭” 是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农民在热带雨林中放一把火,把地表的植被焚烧干净,从而得到一块空地用于耕作,植物燃烧的灰烬还可以作为天然肥料。
材料二:2013年06月23日,印尼农民“烧芭”引发雾霾,给邻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带来了一场“雾霾噩梦”。读印尼苏门答腊岛烟雾扩散示意图。

(1)据图描述印尼苏门答腊岛烟雾扩散方向并阐释其形成原因。
(2)说明“烧芭”行为对图示区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1)材料1表示的是__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__________带。
(2)材料2中A、B、C、D四地气候中,由材料1中的⑥带常年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______地,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_________。
(3)材料2中H地与A、B、C、D四地中__________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材料1中__________或__________控制(填数字)。导致H处气候类型直达海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4)材料2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__________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
(5)比较我国东南部地区与材料2中G地气候特点差别较大的形成原因
(6)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判断材料2中E、F所反映地理事物的对错: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
材料1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2 表示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材料1表示的是__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__________带。
(2)材料2中A、B、C、D四地气候中,由材料1中的⑥带常年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______地,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_________。
(3)材料2中H地与A、B、C、D四地中__________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材料1中__________或__________控制(填数字)。导致H处气候类型直达海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4)材料2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__________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
(5)比较我国东南部地区与材料2中G地气候特点差别较大的形成原因
| 我国东南部 | G地 |
海陆位置 | | |
大气环流 | | |
(6)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判断材料2中E、F所反映地理事物的对错: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
读某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岛
【小题2】关于该岛天气与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该岛
A.多冰川、温泉 | B.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
C.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 D.平原面积广 |
A.终年冷高压控制 | B.冬季气温比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低 |
C.降水南多北少 | D.全年严寒,属苔原、冰原气候 |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小题2】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小题1】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①⑤⑥ | D.④⑤⑥ |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 | 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 | 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________。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带。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________。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带。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箭头指向为空气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则M、N分别吹什么风
【小题2】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则C处的气压带名称及形质为

【小题1】若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则M、N分别吹什么风
A.西南风、西北风 | B.方北风、东南风 |
C.东南风、东北风 | D.东北风、东南风 |
A.极地高气压带 寒冷干燥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
C.副热带高气压带 温和多雨 | D.极地高气压带 寒冷湿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