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大气环流
- 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 季风环流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
(2)图中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 。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1)三圈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
(2)图中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 。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 | B.; |
C.; | D.。 |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是( )
A.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
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D.全年盛行信风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小 |
三圈环流中,中纬西风带位于( )
A.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
C.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
D.极地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 |
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导致图甲中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地球的 (公转/自转)。
(2)图乙中①地区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成因是常年受图甲中 甲、乙、丙、丁)风带或气压带影响造成。(3分)
(3)A季节,图乙中②海沿岸受 (填甲、乙、丙、丁)控制,其降水特征是 。(2分)
(5)与图乙中②海同纬度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可能为图丙中的 (abcd),所选代码气候类型在该大陆东岸最为显著的原因是该大陆东岸 。


(1)导致图甲中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地球的 (公转/自转)。
(2)图乙中①地区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成因是常年受图甲中 甲、乙、丙、丁)风带或气压带影响造成。(3分)
(3)A季节,图乙中②海沿岸受 (填甲、乙、丙、丁)控制,其降水特征是 。(2分)
(5)与图乙中②海同纬度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可能为图丙中的 (abcd),所选代码气候类型在该大陆东岸最为显著的原因是该大陆东岸 。

材料1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最南端,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克里米亚渔业发达,农产丰富,尤盛产葡萄,酿酒业发达。克里米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前苏联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
材料2上海简称“沪”,有“东方巴黎”的美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说出克里米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4分)
(2)运用大气环流的知识分析克里米亚地区和上海降水的差异性(8分)
材料2上海简称“沪”,有“东方巴黎”的美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拥有中国大陆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说出克里米亚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4分)
(2)运用大气环流的知识分析克里米亚地区和上海降水的差异性(8分)
读图,关于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的大气环流形势相同 |
B.①地的大气环流形势与③地明显不同 |
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 |
D.③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受热不均 |
读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该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该气候特征可能会出现在()

【小题1】对该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约20º |
B.年降水总量约1000㎜ |
C.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
D.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
A.德国 | B.美国 |
C.中国 | D.巴西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A图为北半球 季,B图为北半球季,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B图中我国东部吹 风,此时我国东部的气候特征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3)A图中的高压名称为 ,如果没有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其纬度上应该分布着 气压带。
(4)B图中低气压中心的位置在 ,它切断了 高气压带,形成了北太平洋的 高压。

(1)A图为北半球 季,B图为北半球季,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B图中我国东部吹 风,此时我国东部的气候特征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3)A图中的高压名称为 ,如果没有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其纬度上应该分布着 气压带。
(4)B图中低气压中心的位置在 ,它切断了 高气压带,形成了北太平洋的 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