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大气环流
- 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 季风环流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图中A点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地球公转至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该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盛行_____风(风向),图中B处的热带气旋呈____时针旋转。
(3)C处受__________ (气压带)控制,常年高温多雨。
(4)D处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和 ____的作用。
(5)图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处于 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为 (生长/消亡)边界。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地球公转至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2)该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盛行_____风(风向),图中B处的热带气旋呈____时针旋转。
(3)C处受__________ (气压带)控制,常年高温多雨。
(4)D处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和 ____的作用。
(5)图中的喀拉喀托火山处于 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为 (生长/消亡)边界。
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和“四个地区气温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4分)

(1)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分别是:
甲
乙
丙
(2)在图上画出丙地的近地面风向(用虚线画气压梯度力,用实线表示风向)
(3)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这时是北半的 季(冬、夏)
(4)常年受甲和乙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分别对应下面的 和 。

(1)图中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分别是:
甲
乙
丙
(2)在图上画出丙地的近地面风向(用虚线画气压梯度力,用实线表示风向)
(3)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这时是北半的 季(冬、夏)
(4)常年受甲和乙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分别对应下面的 和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所示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属于季风气候形成主要原因的是()

【小题1】上图所示季节,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 B.太阳直射在赤道 |
C.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 D.华北出现沙尘暴天气 |
A.冷热不均 | B.水平气压梯度力 |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D.地转偏向力 |
关于世界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道地区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降水丰富 |
B.两极地区空气冷却下沉,降水量多 |
C.温带地区气旋、锋面活动频繁,降水较多 |
D.副热带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成云致雨 |
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下列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气温年较差大 |
B.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 |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D.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欧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
B.海陆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不均 |
C.副热带高气压带主要是因为冷空气下沉集聚形成 |
D.大气越干燥、越清洁,地面可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
(10分)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说出A、B两地的农业类型及形成原因。(6分)

(1)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说出A、B两地的农业类型及形成原因。(6分)
“北京—迪拜—拉各斯”是我国首条中非直达航线,下表为该航班时间表。结合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北京到迪拜、迪拜到拉各斯分别飞行了8小时50分和8小时,北京、迪拜和拉各斯都采用所在国的统一标准时间,则拉各斯和迪拜所在国采用的标准时间分别为:
【小题2】拉各斯、迪拜、北京所属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时间 | 起飞 | 到达 | 起飞 | 到达 |
周一 | 北京(40°N,116°E) 23:40 | 迪拜(25°N,55°E) 04:30 | 迪拜 6:10 | 拉各斯(6.5°N,3.5°E) 11:10 |
周二 | 拉各斯 13:30 | 迪拜 00:30 | 迪拜 02:00 | 北京 13:45 |
【小题1】若北京到迪拜、迪拜到拉各斯分别飞行了8小时50分和8小时,北京、迪拜和拉各斯都采用所在国的统一标准时间,则拉各斯和迪拜所在国采用的标准时间分别为:
A.中时区和东三区区时 | B.中时区和东四区区时 |
C.东一区和东五区区时 | D.东一区和东四区区时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下图是我国季风区四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四地均位于平原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四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小题2】冬季各地气温有明显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小题3】①地可能位于()
【小题4】关于四地降水与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四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春季多雨——受冷锋影响 |
B.夏季多雨——受锋面雨带影响 |
C.秋季多雨——受气旋影响 |
D.冬季多雨——受暖锋影响 |
A.距海远近 | B.地势高低 | C.季风环流 | D.太阳辐射 |
A.华北平原 | B.东北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长江三角洲 |
A.年降水越多,夏季气温越高 |
B.②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 |
C.④地年降水量最多,气温的年较差最小 |
D.①地年降水量最少,气温的年较差最大 |
甲图为“澳大利亚及附近区域图”,乙图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d处1月吹________风。乙图中低压中心的形成是因为:①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向________(填“南”或“北”)移动;②南半球正值__________(填“夏季”或“冬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地区形成低压中心。(4分)
(2) b气候不如我国东南地区典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 a地气候类型属于下图中的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

(4)c气候类型在此大陆分布面积广,试分析其原因。(2分)

(1)图中d处1月吹________风。乙图中低压中心的形成是因为:①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向________(填“南”或“北”)移动;②南半球正值__________(填“夏季”或“冬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影响,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地区形成低压中心。(4分)
(2) b气候不如我国东南地区典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 a地气候类型属于下图中的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

(4)c气候类型在此大陆分布面积广,试分析其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