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的城市热岛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A.东南风 | B.东风 | C.西风 | D.西北风 |

A.![]() | B.![]() |
C.![]() | D.![]() |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
B.造成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观察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小题1】观察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沙石增温快,降温慢 | B.水增温快,降温慢 |
C.沙石增温快,降温快 | D.水增温慢,降温快 |
A.![]() | B.![]() |
C.![]() | D.![]() |
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
A.夏季海洋 | B.夏季沙漠 | C.夏季柏油路面 | D.冬季暖流海面 |
A.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 B.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 |
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 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 |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下图所示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 )
A.![]() | B.![]() |
C.![]() | D.![]() |
A.0~6时 | B.6~12时 | C.12~18时 | D.18~次日0时 |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小题2】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小题1】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A.![]() | B.![]() |
C.![]() | D.![]()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 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

(1) 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
(2)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某学校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举行辩论会。高一某学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
(2)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某学校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举行辩论会。高一某学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