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模式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箭头③表示的是海风,那此时为________(填“白天”或“夜间”),甲地为近地面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
(3)若此图表示的是热岛环流,则甲、乙两地中表示城区的是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则甲处为____________(气压带),是由________(填热力或者动力)作用形成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 、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上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

材料二: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图。


 

(2)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上图①②两地中的 地,理由是什么?
(3)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上图①②两地中的 地,在该其处建设新厂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分别是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B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_______C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_______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形式。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
(6)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原理与“风塔”降温的原理最密切的是(   )
A.水循环B.温室效应C.热力环流D.地面反射率
【小题2】中央水池的中间位置其气流运动方向最可能是(   )
A.受热上升B.冷却上升C.冷却下沉D.受热下沉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通常是距地1.5 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下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晚上气温较白天低,城市热岛强度大
B.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7时前后均达到高峰值
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大
D.冬季低温,白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
【小题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
B.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
C.出现逆温现象能加大热岛强度
D.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正相关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测量砂石和水体在白天和黑夜的温度,并制作了如下图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代表水体白天温度B.乙代表砂石夜间温度
C.丙代表砂石白天温度D.丁代表水体夜间温度
【小题2】该实验能够用于解释
A.海陆增温幅度不同B.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C.城市内部温度高于郊区D.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江南地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地理原理而设计的实验流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B.
C.D.
【小题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冬季寒潮与A图所示过程相关
B.冬季雾霾严重与B图过境时相关
C.黄土高原夏季暴雨与C图所示过程相关
D.天山北坡降水多与D图所示过程相关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 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总结:不同海拔上气压(分布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请说出一个生活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风速减缓。


材料二 图甲为某海岸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图乙为某日海陆气温变化示意图。

(1)根据大气水平运动可以推断,图中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cd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从而可以判断,图中abcd四地气压由低到高排列是
(2)图乙中M、N曲线分别代表的是  (填海洋/陆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3)若ab间风速减缓,则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比50年前  (变大或变小),风速的减小还会导致风力的侵蚀作用  (增强或减弱)。
(4)画出图甲中海陆间热力环流。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