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
【小题2】下列对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小题1】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
A.P1<P2 | B.P3<P2 | C.P2=P4 | D.P4>P3 |
A.M处温度较N处高 | B.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
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 | D.d处盛行下沉气流 |
地质剖面图能直观的显示岩层的分布状况,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及该地某日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 | B.丙地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
C.乙地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 D.若在图示地区修建南北向隧道,应选择乙地 |
A.甲乙两地之间吹偏东风 | B.乙地可能有上升气流 |
C.乙地昼夜温差小于丙地 | D.甲地一定为晴朗天气 |
下图为“某日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北京与银川的气压差介于______hPa和_______hPa之间。
(3)东京的风向是__________。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与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相似的是( )
(5)若北京该日昼夜温差小,说明该日天气昼_____夜_____,并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阐述原因。
注:低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高压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低压槽是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1)气压场的部位:银川位于______,北京位于_______。(2)北京与银川的气压差介于______hPa和_______hPa之间。
(3)东京的风向是__________。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与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相似的是( )
A. ![]() | B.![]() | C.![]() | D.![]() |
读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B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_______C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_______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形式。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
(6)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B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_______C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是_______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形式。
(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
(6)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 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总结:不同海拔上气压(分布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请说出一个生活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
(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变化。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
(3)上图中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 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总结:不同海拔上气压(分布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请说出一个生活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该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
【小题2】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小题1】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 | B.![]() |
C.![]() | D.![]() |
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2的甲、乙两地中,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
(2)在图2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假若图2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城市的是________地。
(4)图1中A地为________压中心(高或低),此时西安的风向应为________。
(5)图1中北京与东京相比,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1)图2的甲、乙两地中,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
(2)在图2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假若图2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城市的是________地。
(4)图1中A地为________压中心(高或低),此时西安的风向应为________。
(5)图1中北京与东京相比,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读南半球某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间气流流向,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图中信息,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间气流流向,正确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a地有阴雨天气 | B.b地风力最大 |
C.c地气压值在1004-1008hPa | D.d地风向为西南风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探究活动结果推断:夜晚,陆地降温较_____(填“快”或“慢”),近地面气压较______(填“低”或“高”);海洋降温_________(填“快”或“慢”),近地面气压较_________(填“低”或“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夜晚吹的是_________(填“海风”或“陆风”)。
(2)同学们在海陆风研究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放大。进一步探究了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季风环流,从而推测出:夏季海边吹_________,冬季海边吹___________(填“海风”或“陆风”)。
福建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同学对于“晚上到海边吹风,吹的风是海风还是陆风”产生了争执,为了证明各自的结论,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他们用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开展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探究活动,下图是探究活动实验结果示意图。

(1)由探究活动结果推断:夜晚,陆地降温较_____(填“快”或“慢”),近地面气压较______(填“低”或“高”);海洋降温_________(填“快”或“慢”),近地面气压较_________(填“低”或“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夜晚吹的是_________(填“海风”或“陆风”)。
(2)同学们在海陆风研究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放大。进一步探究了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的季风环流,从而推测出:夏季海边吹_________,冬季海边吹___________(填“海风”或“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