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秘鲁乌维纳斯火山再次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3 000米。左图为“乌维纳斯火山位置图”,右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乌维纳斯火山的喷发,将导致附近地区的( )


A.①增加 | B.②减少 | C.③增加 | D.④减少 |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在东非高原上拔地而起,形成壮观的赤道雪山,当今的赤道雪山已徒有虚名,结合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赤道雪山顶部冰盖的成因是( )
【小题3】【小题4】有助于保护赤道雪山顶部景观的可行措施为( )

【小题1】【小题2】赤道雪山顶部冰盖的成因是( )
A.太阳辐射弱 | B.冷高压控制 |
C.海拔高,大气稀薄 | D.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 |
A.禁止游客登山观光 | B.提倡低碳消费 |
C.推广矿物能源,保护森林 | D.提倡使用轻型汽车和电车 |
读甲、乙两地冬夏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
【小题2】形成同一地区冬夏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 B.冬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差异 |
C.降水的季节变化 | D.昼长的季节变化 |
读地面与大气温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 )
【小题2】图示可以反映的地理原理是( )

【小题1】该地( )
A.可能位于俄罗斯 | B.秋季气温达到最高值 | C.地温总高于气温 | D.地温与气温呈负相反 |
A.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 B.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
C.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煜,无焰的火],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
【小题2】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
【小题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主要原因是( )
【小题1】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
A.酷暑 | B.夏初 | C.春末 | D.冬季 |
A.暖锋过境 | B.冷锋过境 | C.准静止锋过境 | D.暖气团影响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 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体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是( )
【小题2】对流层大气的直接主要热源是( )
【小题3】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箭头对应错误的是( )

【小题1】体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绝大部分可见光可直接到达地表——甲 | B.晴朗的天空成蔚蓝色——乙 |
C.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丙 | D.人造烟幕防冻害——丁 |
简答题:请你用地理原理解释以下地理现象:
(1)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深秋和初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3)下列日历图显示信息是否可信,为什么?
(1)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深秋和初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3)下列日历图显示信息是否可信,为什么?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小题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小题3】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 )

【小题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太阳辐射 | B.②大气辐射 |
C.③大气逆辐射 | D.④地面辐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减弱 | B.②减弱 | C.③增强 | D.④减弱 |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小题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3】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燃烧柴草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增强( )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②—④—③ | D.③—④—②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
B.②—为①辐射量的很小一部分 |
C.③—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 |
D.④—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