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题。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小题2】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 气候区 | 年平均 | 1月平均 | 7月平均 |
平均热岛效应 | 亚热带 | 0.24 ℃ | 0.14 ℃ | 0.39 ℃ |
温带 | 0.54 ℃ | 0.80 ℃ | 0.25 ℃ | |
高原区 | 1.03 ℃ | 1.70 ℃ | 0.45 ℃ | |
热岛效应≥1.0 ℃城市比例 | 亚热带 | 15.38% | 15.38% | 23.08% |
温带 | 25% | 33.33% | 0.0% | |
高原区 | 50% | 75% | 50% |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
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
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
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
(12分)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N处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 。(4分)
(2)分析乙区域x、y两河流量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侧月均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请分析原因。(4分)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N处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 。(4分)
(2)分析乙区域x、y两河流量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侧月均温大于0 ℃,且降水较多。请分析原因。(4分)
(14分)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归纳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6分)
(2)比较ABC三地年较差的大小,并简述其原因。(8分)

(1)分析归纳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6分)
(2)比较ABC三地年较差的大小,并简述其原因。(8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上图中表示_______锋天气系统。(1分)
(2)A、C两处比较,_______处气温低,原因是____ __ ;B、C两处相比, _____处夜间气温较高,原因是 。(5分)
(3)图中序号的含义:①______作用,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3分)
(4)若该天气系统活动频繁且势力强劲,则我国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易发生_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1分)

(1)此上图中表示_______锋天气系统。(1分)
(2)A、C两处比较,_______处气温低,原因是____ __ ;B、C两处相比, _____处夜间气温较高,原因是 。(5分)
(3)图中序号的含义:①______作用,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3分)
(4)若该天气系统活动频繁且势力强劲,则我国北方地区在冬春季节易发生_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1分)
下面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的能量最根本还是太阳 |
B.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C.太阳辐射在传播中小部分到达地面 |
D.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
下图为1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月份,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小题2】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说法是()

【小题1】该月份,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北印度洋形成顺时针洋流 | B.珠峰南坡雪线上升 |
C.松花江畔银装素裹 | D.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
A.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 |
B.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 |
C.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 |
D.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地理环境的 性。(2分)
(2)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 为基础。(4分)
(3)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所表示风带的风向是 。(2分)
(4)C地气候类型对应的④地自然带是 。(2分)
(5)“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③和⑦都属于 带,但是形成原因不同,③成因是 ,⑦成因是 。(10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地理环境的 性。(2分)
(2)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 为基础。(4分)
(3)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所表示风带的风向是 。(2分)
(4)C地气候类型对应的④地自然带是 。(2分)
(5)“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③和⑦都属于 带,但是形成原因不同,③成因是 ,⑦成因是 。(10分)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2)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5分)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2)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5分)
近年来石家庄深陷雾霾污染之中。雾霾时能见度很低,连续多天的雾霾更是给道路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大量悬浮颗粒( )
A.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 B.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
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
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是太阳辐射能 |
B.大气的物理过程不伴随能量转换 |
C.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
D.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