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晨昏线(圈)的判断
- 光照图的判读
-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
- 昼夜交替现象的周期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中的四幅图表示地球相同季节的昼夜情况,图中小圆表示极圈,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两幅是
A.![]() |
B.![]() |
C.![]() |
D.![]() |
下图中,a为晨昏线,b为经线,P为交点,O、Q为晨昏线上位于P两侧的两点,L1和L2分别为OP和PQ的长度,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若P位于北半球中纬度,OP的时间差与PQ的相等,则L1和L2相比()

【小题1】若P位于北半球中纬度,OP的时间差与PQ的相等,则L1和L2相比()
A.L1>L2 | B.L1<L2 | C.L1=L2 | D.L1=2L2 |
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该图是 日或 日的光照图。
(2)此时晨昏圈与某一经线重合,其中晨线的经度是 ,昏线的经度是 。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两点间的 点,此时北京时间为 。

(1)该图是 日或 日的光照图。
(2)此时晨昏圈与某一经线重合,其中晨线的经度是 ,昏线的经度是 。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两点间的 点,此时北京时间为 。
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14年3月21日这一天对该校附近5米高的电线杆的影子进行测量,并绘制了电线杆影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电线杆影子最短的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电线杆影子最短的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
B.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
C.该地太阳高度为45º |
D.可以在泰山观日出 |
下图ACB为晨昏线,C为中点。图示范围仅阴影区为黑夜,其它地区为昼,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C点此时地方时最晚( )
【小题2】当天北极圈昼长( )

【小题1】C点此时地方时最晚( )
A.18:40 | B.22:20 |
C.9:00 | D.8:40 |
A.24小时 | B.最长达22小时40分 |
C.最短10小时40分 | D.最长达23小时20分 |
下图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乙、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Km。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5:20 B. 2:40 C. 14:20 D. 3:20
【小题2】此日丁点的昼长与乙点的昼长相比()
A. 短4小时 B. 长4小时
C. 短2小时 D. 长2小时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5:20 B. 2:40 C. 14:20 D. 3:20
【小题2】此日丁点的昼长与乙点的昼长相比()
A. 短4小时 B. 长4小时
C. 短2小时 D. 长2小时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太阳高度变化,h为已知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④地表示的地点是 。
(2)②表示的地点是 ,四地中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①、③两地纬度较低的是 ,理由是 。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④地表示的地点是 。
(2)②表示的地点是 ,四地中出现极昼现象的是 。①、③两地纬度较低的是 ,理由是 。
读下图甲、乙两图,判断并回答。

(1)A、D两地的纬度分别是:A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B地在夏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C地最有可能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3)假如其他条件相同,仅从纬度考虑,四点中发射卫星最佳的是__________地,能观察到极光的是_____地,相同高度楼房南北间距最小的____________地。

(1)A、D两地的纬度分别是:A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B地在夏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C地最有可能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3)假如其他条件相同,仅从纬度考虑,四点中发射卫星最佳的是__________地,能观察到极光的是_____地,相同高度楼房南北间距最小的____________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