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地球自转的特征
- 地球公转的特征
-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 晨昏线(圈)的判断
- 光照图的判读
-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
- 昼夜交替现象的周期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海口 |
B.拉萨 |
C.合肥 |
D.北京 |
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3)MPN弧线为________线,其中MP弧线是________线,PN弧线是________线。MPN弧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3)MPN弧线为________线,其中MP弧线是________线,PN弧线是________线。MPN弧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早晨称为“启明星”,黄昏称为“长庚星”。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在金星上看太阳是( )
A.西升东落 | B.东升西落 | C.直升直落 | D.不见太阳 |
如甲图为在乙图中①位置南极上空观察到的晨昏线示意图,乙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日期,B地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图中AB属于 (晨或昏)线。
(2)甲图所示时刻,B地的太阳高度为 。该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乙图中,地球在①②③④四位置时,公转速度最快的 。
(4)简述地球由④位置运行至①位置期间,咸阳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1)甲图所示日期,B地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图中AB属于 (晨或昏)线。
(2)甲图所示时刻,B地的太阳高度为 。该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乙图中,地球在①②③④四位置时,公转速度最快的 。
(4)简述地球由④位置运行至①位置期间,咸阳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北半球为________(节气)。
(2)图中AB是______(“晨或昏”)线,出现极夜的是________
(3)在A、B、C、D、E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1)此图北半球为________(节气)。
(2)图中AB是______(“晨或昏”)线,出现极夜的是________
(3)在A、B、C、D、E五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读下图“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图Ⅱ“北京市某住宅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甲、乙、丙三地,处于日出时刻的是__________地,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向右偏转的是________地。
(2)图Ⅰ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此时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
(3)图Ⅰ所示日期,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图Ⅱ中的________。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________。
(4)下列诗句中没有描绘出图Ⅰ所示节气的有________(选择填空)。

(1)图Ⅰ中甲、乙、丙三地,处于日出时刻的是__________地,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向右偏转的是________地。
(2)图Ⅰ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此时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___,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
(3)图Ⅰ所示日期,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图Ⅱ中的________。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________。
(4)下列诗句中没有描绘出图Ⅰ所示节气的有________(选择填空)。
A.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 B.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
C.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 D.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