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和艾滋病是两种不同的传染病,近日,研究者们在对同时患有疟疾和艾滋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提下,感染疟疾能帮助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潜伏的艾滋病病毒。上述研究发现进一步证明
①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联系既是具体的又是多样的
③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④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转换既有普遍性又有条件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20年1月3日,当世界各国人民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时,美国袭击杀死了伊朗军方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引发全球哗然。作为报复,伊朗1月8日导弹袭击了美军驻伊拉克基地,中东局势濒临爆点。全球股市因美伊冲突加剧应声下跌,国际油价更是瞬间飘红。材料表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有(  )
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②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工信部2019年6月6日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5G时代已经到来。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港口、智能制造……一个个创新应用,有望迎来更迅猛的爆发,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美好。这表明
①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而变的“人化”的联系
③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
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四十载波澜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因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逐个破题、逐项创新,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九宫格挖隧道”就是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

从辩证法角度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铁路车票由硬板纸票、红色软纸票、纸质磁票到二代身份证和直接可刷人脸验证的过程,是铁路车票从“有”到“无”的蜕变,更是科技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发展的最好证明。铁路车票从“有”到“无”的蜕变体现了
①事物发展是矛盾对立面的转化②事物的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③联系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④事物的发展是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黄河流域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古村落遗存丰富。山西省黄河沿线现存省级以上中国传统村落40处,构成山西沿黄河区域特有的流域文化景观。该省将古村落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景区依托型的旅游保护开发之路。游客们观古迹遗址,与村民坐在窑洞和院子里蒸花馍、磨豆腐、炸油糕,感受当地农耕文化魅力,唤醒浓浓的乡愁。通过适度旅游开发,当地收入增加了,村民富了,古村落和旧房子得到了持续的修缮维护;更为重要的是,外出的村民回流,为古村落注入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和生气,一批千年古村落重现生机活力。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传统村落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一个哲学原理,分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有人用下面漫画形象地描绘人生认知境界。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与漫画蕴含哲理相同或相似的是

①有无相生,喜忧相随②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④洞察秋毫,见微知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决策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大数据技术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多层次的政策制定、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案与评价方式、教学模式及质量改进等教育全过程。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变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水价一直偏低,不能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是导致现实中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包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举行了水价上调的听证会或相继出台了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方案。为此国家表示,调整水价对促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减少水价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节约水资源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目前我国正在全国开展全民节水行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水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综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在水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