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实现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共生共赢,我们应该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追求热爱自然情怀

——追求科学治理精神

——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在上述五个“追求”中任选一个,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美丽家园”。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中国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上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主要说明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③事物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前进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语句所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①志之所趋,无远弗届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③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④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苏州留园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这些景观园林都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设计意图的成功体现。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借景造园能否成功受人的主动能动性制约
B.借景造园坚持了现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借景造园实现了园中“景”与园外“景”的主观联系
D.借园外山水造园内之景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培育企业家特别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部分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为此,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材料说明了
A.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B.思维与存在相互依赖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简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当前题号:7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比较容易,而理解社会的客观性则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不受人的任何影响
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
D.社会的变化发展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近年来,农村调研、乡村报道不断反映出一个规律——物质的贫困与文化的落后是一体两面,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需要同步达成。很多经验表明,某一地区的发展机会未必取决于该地方的自然禀赋,但一定与其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理念息息相关,唯有开启民智,培养起“精气神”,才能让脱贫成果更持久与稳固。“精神的安放”与“脱贫的实现”的关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的意识只有实现与客观具体的统一,才具有目的性
②“脱贫的实现”要立足于转变观念、开启民智
③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正确意识能促进实践发展
④培养起“精气神”能发挥群众在脱贫中的主体意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