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礼者,天地之序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面像)、声省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由此可见
①举行阅兵、游行等活动,显示了大众传的强大功能
②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文化符号,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利于调动人民参与、营造文化氛围
④仪式展演可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使爱国主义具象化
①举行阅兵、游行等活动,显示了大众传的强大功能
②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文化符号,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利于调动人民参与、营造文化氛围
④仪式展演可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使爱国主义具象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为了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让世界了解中国,花大力气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这是因为( )
A.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基础性作用 |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文化对政治、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 |
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了4个国家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中国烈士纪念日(9月30日)、中国宪法日(12月4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以立法形式确立上述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主要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利用民族节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利用民族节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是央视继“感动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体坛风云人物”之后策划推出的一项大型文化人物评选活动。此活动从2013到2019年已经成功举办七届。获奖人物来自五大洲,代表不同文化领域,每一位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人物,如人们熟知的郎朗、莫言、姚明、孔子学院总部等。此举( )
A.有利于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
B.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
C.有利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
D.集中表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
2019年11月28日,首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世界不同文明地区的近百名代表围绕“建设一个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召开这次大会
①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③汇集了世界各地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架起了世界文明互学互通的桥梁,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①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③汇集了世界各地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架起了世界文明互学互通的桥梁,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活动主办方梳理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感动事迹,把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并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观众投票结果综合评定的。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主办方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的理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企业家”的概念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在1800年首次提出。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治,社会领域工作的情况非常普遍,且卓有成效。因此,不断有人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家来说,首先应该有工匠精神,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宽容等都是企业家精神的题中之义,甚至做一个合格的服务者也是企业家应有的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凝聚崇尚创业创新的正能量,能够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对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