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申遗之路从1987年开始,中国丰富瑰丽的山川风物、历史文脉,通过申遗,在世界面前得以尽情展现,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有财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申遗旨在
A.更好地保护遗产,促进对遗产文化价值的传承
B.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明,认同中华优秀文化
C.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4年10月22日,阎连科在捷克被授予弗朗茨.卡夫卡文学奖,成为获得该项的首位中国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阎连科的一大写作特点是他对农村变化的体验”。阎连科的创作说明:
A.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作家的想象力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D.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在盛唐时代的诗篇中,我们能感受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华美,而从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A.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B.古代诗词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
C.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模式创新,也是“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交通方式,对解决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方式特别见效。作为新生事物,它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乱停乱放、思私锁偷藏和蓄意破坏以及服务维修不到位的问题。共享单车从某个角度来说,已经成为了衡量市民百姓文明素质、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尺,诚如网友所说,我们与文明之间,也许恰好隔着一辆共享单车的距离。各种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短板,结果就是经营共享单车的公司企业、地方部门以及市民百姓多方共输。共享单车的背后是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需要“共享文明”来保驾护航,如果缺失了“共享文明”,必然会带来共享经济的损失,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阻碍。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就从珍惜与呵护我们身边的每一辆共享单车开始。
(1)共享经济需要“共享文明”来保驾护航,因此,只要有了“共享文明”,就必然会带来共享经济的发展。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所学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共享文明对市民和社会的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为所在城市的共享单车的规范发展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2019年下期,某高校开设了一门地方方言选修课,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并成功登上微博热搜榜。课程初次开设便获得了该校大多数外地学生的青睐,有一千多名学生选修。地方方言选修课的开设
①坚持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②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④说明方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澳门青联通过举办多元化的活动,提升澳门青年对国情、国策的认识,使爱国爱澳信念得以传承和弘扬。同期,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澳门回归祖国后的辉煌历程,启示我们
①要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②要重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③要坚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④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纲要》提出,民族团结、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都要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用好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等户外媒介,营造明德守礼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达到44个,公共图书馆3176个,博物馆4918个,这对我国进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制定和实施《纲要》的原因。
(2)有人说:“随着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公民道德必然会建设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某班级举办“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我们在行动”活动,请你就活动方案提出三条建议。
当前题号:7 | 题型:开放性试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