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生活
- + 个人收入的分配
-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 财政与税收
-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 政治生活
- 文化生活
- 生活与哲学
-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 经济学常识
-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 科学思维常识
-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 综合类
- 时事政治
要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应该()

①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②取消超额累进税率
③进行平均分配
④调节过高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①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②取消超额累进税率
③进行平均分配
④调节过高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目前,从总量上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世界之最,但从占比来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纳入两步走战略。2020年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比例需要从现在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应当达到70%左右,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请你运用“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为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的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2019年前三季度,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58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全市GDP增速(8.2%)高了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97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快于全市GDP增速2.1个百分点。关于该市国民收入分配,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
A.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
B.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会促进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 |
C.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正在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不断发展 |
D.政府通过再分配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
自2019年5月1日起,陕西省一类工资区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80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8元/小时。与原先的1680元/月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陕西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
A.通过再分配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 B.发挥财政改善人民生活的保障功能 |
C.扩大财政支出运用积极的货币政策加力增效 | D.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有人把生产和分配的关系比喻成“做蛋糕”与“切蛋糕”。“蛋糕”如何分配,会直接影响“蛋糕”的做大。这意味着(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 B.效率优先同时兼顾公平 |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 D.平均主义促进社会和谐 |
2019年,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5%左右,将有1.18亿名退休人员受益。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能更好地( )
A.消除收入差距 | B.实现真正平等 | C.促进社会公平 | D.推动经济发展 |
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版)正式实施,这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入股获得收入提供了法律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获得的收入属于( )
①按劳分配 ②多种分配方式取得的收入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①按劳分配 ②多种分配方式取得的收入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中央首次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
①我国的分配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②引导和促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
③巩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体地位 ④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我国的分配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②引导和促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
③巩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体地位 ④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落实上述要求( )
①能提升国有企业效率 ②可以促进再分配更加公平
③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④可以使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①能提升国有企业效率 ②可以促进再分配更加公平
③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④可以使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近期,某省印发的《关于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意见(试行)》指出对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建立高层次人才突出贡献奖等。此举的意义在于( )
①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 ②激发高层次人才劳动积极性
③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④可确保高层次人才爱岗敬业
①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 ②激发高层次人才劳动积极性
③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④可确保高层次人才爱岗敬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