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的细胞需进行筛选
C.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筛选鉴定尿素分解菌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细胞产生特定抗体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法和固体发酵法
B.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后无需再进行其他实验
C.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D.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纤维素类物质是地球上产量巨大而又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酶是一组能够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酶的总称,在食品、饲料、医药、纺织、洗涤剂和造纸等众多的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是由至少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_____________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用凝胶色谱将纤维素酶与其它杂蛋白分离时,先洗脱下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的蛋白质。对生产的纤维素酶进行初步检测,常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其中SDS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3)与一般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 ,还能被反复利用。若将纤维素酶进行固定,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洗衣粉中纤维素酶的作用是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渗入到纤维深处的污垢能够与洗衣粉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①为探究纤维素酶洗衣粉的去污效能,应该选用污染状况相同的_____________(填“浅色棉布”或“浅色丝绸”)。
②已知某种含纤维素酶的洗衣粉的适宜洗涤温度范围是25-45℃,利用①所选的污布进一步探究该种含纤维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请补充实验思路:
实验思路:在25-45℃范围内设置______________ 的清水,各组清水中均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含纤维素酶洗衣粉,将污染状况相同的所选的污布分别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进行洗涤,洗涤强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某植物组织含有果胶、淀粉和纤维素等成分,某科研小组开展对该植物组织相关成分以及相关酶综合利用的研究,请回答:
(1)果胶存在于该植物组织的______,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
(2)在淀粉分离提取研究中,为促进淀粉沉降,需添加生物制剂(乳酸菌菌液)。为了获得较纯的乳酸菌菌株,通常采用______操作,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3)纤维素分解菌是高效利用该组织纤维素的菌种。筛选菌种时需到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去寻找,说明了在自然界寻找各种目的菌株时,遵循的共同原则是______。为确定得得到的菌株是纤维素分解菌,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后产生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4)若要将纤维素分解菌固定化,不适宜采用物理吸附法的原因是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__。
(3)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____四类,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
(4)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得到酵母菌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筛选该高产菌株需要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纤维素
B.探究最适温度时应尽可能将发酵液的pH控制在9左右
C.该酵母菌高产菌株产生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是35℃
D.利用该高产菌株降解纤维素时需严格保持厌氧环境
当前题号:8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有研究者拟从中药渣肥堆的样本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的硏制提供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药渣肥堆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该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其中___________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3)从中药渣肥堆中取样后,需要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纤维素分解菌内的酶提取出来,进行固定,一般不采用______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筛选获得高产纤维素酶菌株3株,分别命名为Z-1、Z-2和Z-3。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得3种菌株的菌落直径与产生的透明圈直径结果如下表。
菌标编码
菌码直径(d)cm
透明圈直径(D)cm
Z-1
3.43
5.43
Z-2
1.83
4.86
Z-3
2.15
4.88
 
要使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进行鏊别。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和_________有关。你认为表中最适合用于制备纤维素酶制剂的菌株是___________。(填菌株编码)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