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细胞基础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 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
- 遗传的分子基础综合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
- 遗传与人类健康综合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某种蛾类的茧有白色与黄色两种,控制它们的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茧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仅从N、n这对等位基因分析,ZNW、ZnW视为纯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种结白茧蛾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
(2)选取基因型为MmZNW与MmZnZn的两只蛾进行杂交得到数量足够多的子一代,选取子一代的所有结黄茧的蛾,让其与子一代所有杂种结白茧蛾自由交配。子二代出现结黄茧蛾的概率为______;子二代结白茧雄蛾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如图是某蛾的一对同源染色体(α与β)的配对情况。若α异常,α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_____。

(4)某蛾种群中MM个体占36%,mm个体占14%,若干代后,M的基因频率为0.5,依据现代生物进化观点,该蛾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请回答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型 | 黄茧 | 白茧 |
基因型 | mmZNZˉ、mmZNW | mmZnZn、mmZnW、M_ |
(1)杂种结白茧蛾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
(2)选取基因型为MmZNW与MmZnZn的两只蛾进行杂交得到数量足够多的子一代,选取子一代的所有结黄茧的蛾,让其与子一代所有杂种结白茧蛾自由交配。子二代出现结黄茧蛾的概率为______;子二代结白茧雄蛾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如图是某蛾的一对同源染色体(α与β)的配对情况。若α异常,α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_____。

(4)某蛾种群中MM个体占36%,mm个体占14%,若干代后,M的基因频率为0.5,依据现代生物进化观点,该蛾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请回答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M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M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N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
D.M表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 |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
(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让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
____________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①红花和白花受_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②配子具有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③受精卵发育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
(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_________________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
(3)缺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缺体系(红花)应有_______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让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
____________说明该突变型为纯合体。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为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出现该结果的条件是:①红花和白花受_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②配子具有相同成活率及受精能力并能随机结合;③受精卵发育及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相同。
(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_________________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时,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
(3)缺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缺体系(红花)应有_______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果蝇体内的Ⅳ号染色体多一条(三体)或少一条(单体)均可以存活并能够繁殖,没有Ⅳ号染色体的个体不能存活。果蝇正常眼(E)和无眼(e)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染色体正常的纯合正常眼和无眼果蝇、Ⅳ号染色体单体的纯合正常眼和无眼果蝇可供选择,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E、e这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
(2)现已证明E、e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若将基因型为EEe的Ⅳ号染色体三体的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子代正常眼中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________。
(3)果蝇眼的红色(R)和白色(r)由等位基因R、r控制,现将一只染色体正常无眼雌果蝇和一只染色体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发现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此推测,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雌雄果蝇交配,F2正常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1)现有染色体正常的纯合正常眼和无眼果蝇、Ⅳ号染色体单体的纯合正常眼和无眼果蝇可供选择,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E、e这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
(2)现已证明E、e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若将基因型为EEe的Ⅳ号染色体三体的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子代正常眼中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________。
(3)果蝇眼的红色(R)和白色(r)由等位基因R、r控制,现将一只染色体正常无眼雌果蝇和一只染色体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发现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此推测,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雌雄果蝇交配,F2正常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 ,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 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 ,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叶片宽窄是受__________ 对等位基因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 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mRNA提前出现__________ 。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 发生了突变。
a.Ⅱ b.Ⅲ c.Ⅱ和Ⅲ同时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Ⅲ |
碱基变化 | C→CG | C→T | CTT→C |
蛋白质 |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
a.Ⅱ b.Ⅲ c.Ⅱ和Ⅲ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