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的实质
-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 + 一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 |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或结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重铬酸钾溶液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可与酒精发生橙色反应 |
B.将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
C.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视野中,边缘很黑、内为空自的圆形结构是未经染色的细胞核 |
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从两个桶中分别取一个小球组合起来,模拟的是精卵结合 |
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 ,因此在________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______ 。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和与卵细胞相同的两套完整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_____ 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图3: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现相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和与卵细胞相同的两套完整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图3: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现相应的基因型为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