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O2是大气污染物,但只要合理利用,NO、NO2也是重要的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氨的合成。已知: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N2(g)+H2(g)NH3(g)   ΔH=-46.2kJ·mol-1
在Fe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为(※表示吸附态):
化学吸附:N2(g)→2N;H2(g)2H
表面反应:N+HNH;NH+HNH2;NH2+HNH3
脱附:NH3NH3(g)
其中N2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则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________)
A.低温B.高温C.低压D.高压E.催化剂
(2)NH3还原法可将NO还原为N2进行脱除。已知:
①4NH3(g)+3O2(g)=2N2(g)+6H2O(g)    ΔH1=-1530kJ·mol-1
②N2(g)+O2(g)=2NO(g)    ΔH2=+180kJ·mol-1
写出NH3还原NO的热化学方程式__。
(3)亚硝酰氯(ClNO)是合成有机物的中间体。将一定量的NO与Cl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Cl2(g)2ClNO(g)  △H<0。平衡后,改变外界条件X,测得NO的转化率α(NO)随X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条件X可能是__(填字母代号)。

a.温度    b.压强    c.    d.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
(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CO和5molNO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  △H=-746.5kJ•mol-1,如图甲为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曲线图。

①温度T1__T2(填“>”或“<”)。
②若反应在D点达到平衡,此时对反应进行升温且同时扩大容器体积使平衡压强减小,则重新达到平衡时,D点应向图中A~G点中的__点移动。
③探究催化剂对CO、NO转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NO和CO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测量逸出气体中NO含量,从而确定尾气脱氮率(即NO的转化率),结果如图乙所示。温度低于200℃时,图中曲线I脱氮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为__;a点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说明其理由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血红蛋白(Hb)和肌红蛋白(Mb)分别存在于血液和肌肉中,都能与氧气结合,与氧气的结合度a(吸附O2的Hb或Mb的量占总Hb或Mb的量的比值)和氧气分压p(O2)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能吸附O2、H+,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平衡常数如下:
Ⅰ.Hb(aq)+H(aq)HbH(aq)  ΔH1 K1
Ⅱ.HbH(aq)+O2(g)HbO2(aq)+H(aq) ΔH2 K2
Ⅲ.Hb(aq)+O2(g)HbO2(aq) ΔH3 K3
ΔH3=_____(用ΔH1、ΔH2表示),K3=_____(用K1、K2表示)。
(2)Hb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受到c(H)的影响,相关反应如下:HbO2(aq)+H(aq)HbH(aq)+O2(g)。37 ℃,pH分别为7.2、7.4、7.6时氧气分压p(O2)与达到平衡时Hb与氧气的结合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pH=7.6时对应的曲线为_____(填“A”或“B”)。
(3)Mb与氧气结合的反应如下:Mb(aq)+O2(g)MbO2(aq) ΔH,37 ℃时,氧气分压p (O2)与达平衡时Mb与氧气的结合度a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已知Mb与氧气结合的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计算37 ℃时K=_____kPa-1
②人正常呼吸时,体温约为37 ℃,氧气分压约为20.00 kPa,计算此时Mb与氧气的最大结合度为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经测定,体温升高,Mb与氧气的结合度降低,则该反应的ΔH____(填“>”或“<”)0。
④已知37 ℃时,上述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k1·c(Mb)·p(O2),逆反应速率v()=k2·c(MbO2),若k1=120 s-1·kPa-1,则k2=______。37 ℃时,图2中C点时,=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一般硫粉含有S(单斜)和S(正交)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常温下:

①S(单斜)+O2(g) =SO2(g) ΔH=-297.16 kJ/mol
②S(正交)+O2(g) = SO2(g) ΔH=-296.83 kJ/mo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g)+O2(g)=SO2(g) ΔH=-Q3 kJ/mol Q3> 297.16
B.单斜硫转变为正交硫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
C.常温下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D.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当前题号:3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ol
②CH3OH(g)+1/2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3OH转变成H2的反应不一定要吸收能量
B.1mol CH3OH(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92.9 kJ
C.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D.根据反应①和②推知:H2(g)+1/2O2(g)=H2O(g) ΔH=-241.9kJ/mol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氢气是重要的清洁能源。科学家尝试多种方法制取氢气。
I.(1)储氢材料能与水反应得到氢气。请写出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甘油和水蒸气、氧气经催化重整或部分催化氧化可制得氢气,反应主要过程如下:
甘油水蒸气重整()
H1
甘油部分氧化()
  ∆H2=-1206kJ∙mol-1
甘油氧化水蒸汽重整()
H3=-950kJ∙mol-1 
 
(2)反应的∆H1=_____ kJ∙mol-1。 
(3)实际生产中将反应设定在600~700℃进行,选择该温度范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的副产物很多,加入一定量的通入适当过量的都能提高氢气的产率。则加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若混合气体中,比例过高,则产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将分散在高比表面的载体()上以提高催化效率。分别用三种催化剂的载体进行实验,持续通入原料气一段时间,绘制甘油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结合上图分析催化剂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发现造成催化效率随时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副反应产生的大量碳粉(积碳)包裹催化剂,通过加入微量的、可循环利用的氧化镧()可有效减少积碳。其反应机理包括两步:
第一步为:
第二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已知:2H2O(l)=2H2(g)+O2(g) △H=+571.0 kJ/mol。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

过程I:2Fe3O4(s)=6FeO(s)+O2(g)  △H=+313.2 kJ/mol
过程I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每消耗232gFe3O4转移2mol电子:
B.过程II热化学方程式为:3FeO(s)+H2O(l)=H2(g)+Fe3O4(s) △H=+128.9 kJ/mol
C.过程I、II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D.过程I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苯乙稀(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以乙苯()为原料,采用催化脱氢的方法制取苯乙稀的化学方程式为:H=124kJ·mol-1
(1)25℃、101 kPa 时,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已知:H2 和苯乙烯的燃烧热 △H 分别为-290 kJ·mol-1 和-4400 kJ·mol-1,则乙苯的燃烧热△H=_____kJ·mol-1
(2)在体积不变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乙苯催化脱氢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在 t1 时刻加入 H2,t2 时刻再次达到平衡。

①物质 X 为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
②乙苯催化脱氢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用含 a、b、c 的式子表示)。
(3)在体积为 2 L 的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 2 mol 乙苯蒸气,2 min 后达到平衡,测得氢气的浓度是 0.5 mol·L-1,则乙苯蒸气的反应速率为_____;维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向上述平衡中再通入 1.5 mol 氢气和 1.5 mol 乙苯蒸气,则 v 正______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实际生产时反应在常压下进行,且向乙苯蒸气中掺入水蒸气,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得到温度和投料比(M)对乙苯的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M=]

①比较图中 A、B 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KA_____KB(填“>”、“<”或“=”);
②图中投料比 M1、M2、M3 的大小顺序为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14分)新型洁净能源能够解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实到我国的各个角落。氢气作为清洁高效、可持续“零碳”能源被广泛研究,而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是一个重要的制氢手段。
(1)WGSR 的氧化还原机理和羧基机理如图所示。则热化学方程式CO(g)+H2O(g)CO2(g)+H2(g)  ΔH中,对ΔH表述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还原机理途径:ΔHH1H2H5aH7
B.羧基机理途径:ΔHH1H4H5dH7
C.氧化还原机理途径:ΔHH1H3H5aH7
D.羧基机理途径:ΔHH1H4H5cH7
E.ΔHH1+H7
(2)水煤气变换反应在不同条件时CO的转化率不同,下图为压力、温度、不同温度时钾的化合物对CO的转化率的影响关系图,请认真观察图中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及生产实际,写出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条件:温度选择________℃;钾的化合物中_______催化效果最明显;压力选择______Mpa,选用此压力的原因为________。

  

(3)如图是Au12Cu、Au12Pt、Au12Ni三种催化剂在合金团簇上WGSR最佳反应路径的基元反应能量图,反应能垒(活化能)最_______(填“高”或“低”)的步骤,为整个反应的速控步骤;三种催化剂催化反应的速控步骤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三种催化剂中,___________在合金团簇上的WGSR各基元反应能垒较小,对 WGSR 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4)已知某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CO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若T1T2T3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K1K2K3由小到大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已知①2C(s)+O2(g)=2CO(g) ΔH=-221.0 kJ·mol1 
②2H2(g)+O2(g) =2H2O(g) ΔH=-483.6 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 =CO(g)+H2(g) ΔH为(  )
A.+262.6 kJ·mol-1B.-131.3 kJ·mol-1
C.-352.3 kJ·mol1D.+131.3 kJ·mol1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已知H2(g)+ Br2(g)= 2HBr(g) △H=-72kJ/mol,1mol Br2(g)液化放出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l)
HBr(g)
1 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上述表格中的a值为(  )
A.404B.344C.260D.200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