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和盐的混合溶液一定显酸性 |
B.若S(s)+O2(g)=SO2(g)△H1=-a kJ/mol,S(g)+O2(g)=SO2(g)△H2=-bkJ/mol;则a>b |
C.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
D.2H2(g)+O2(g)=2H2O(g) △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
下列关于焓变和熵变的说法正确的( )
A.常温下反应C(s)+CO(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
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増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
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
D.反应2Mg(s)+CO₂(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 |
B.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 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 |
C.工业制粗硅2C(s)+SiO2(s)===Si(s)+2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H>0 |
D.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则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的中和热也为-57.3kJ·mol-1 |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对应的微粒最稳定 |
B.R点微粒氧化性最强 |
C.由N点到M点的焓变为60kJ·mol-1 |
D.P点微粒发生歧化反应转化为N点和Q点微粒属于自发过程 |
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ΔH=+56.76 kJ·mol-1,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吸热反应 | B.放热反应 | C.熵减少的反应 | D.熵增大效应大于热效应 |
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A(g)+ B(g)
xC(g)+D(s)。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方程式中x=2 |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移去少量D |
D.t1~t3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
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水,产生H速率减小,H2体积不变 |
B.加入NH4HSO4固体,产生H2速率不变,H2体积不变 |
C.加入CH3COONa固体,产生H2速率减小,H2体积减小 |
D.滴加少量CuSO4溶液,产生H2速率变大,H2体积减小 |
合成气经压缩升温后进入10m3的甲醇合成塔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甲醇合成,主要反应是:2H2(g) + CO(g)
CH3OH(g)+181.6kJ。已知:某温度下(设温度为T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
(1)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和H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表: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_______v逆(填“>”、“<”或“=”);若加入与上述同样多的CO和H2,在T2℃条件下反应,10 min后达平衡时c(H2)=0.4mol/L,则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 mol/(L·min);
(2)在一定条件的密闭恒容的容器中,下列式子或文字描述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2v逆(CO) = v正(H2)
b.c(CO): c(H2):c(CH3OH) =1:2:1
c.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常数K﹤160
b.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会减小
c.其他条件不变,若同比例地增加CO和H2的量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甲醇的物质的量,正反应速率也会随之逐渐增大
(4)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来改善上述合成甲醇的条件一直是研究课题。现分别对X、Y、Z三种催化剂进行如下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①X在T1℃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②Y在T2℃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③Z在T3℃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约1×106倍;
已知:T1>T2>T3,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在生产中应该选择的适宜催化剂并简述理由____。

(1)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和H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表:
物质 | H2 | CO | CH3OH |
浓度/(mol/L) | 0.2 | 0.1 | 0.4 |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_______v逆(填“>”、“<”或“=”);若加入与上述同样多的CO和H2,在T2℃条件下反应,10 min后达平衡时c(H2)=0.4mol/L,则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 mol/(L·min);
(2)在一定条件的密闭恒容的容器中,下列式子或文字描述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2v逆(CO) = v正(H2)
b.c(CO): c(H2):c(CH3OH) =1:2:1
c.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常数K﹤160
b.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会减小
c.其他条件不变,若同比例地增加CO和H2的量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甲醇的物质的量,正反应速率也会随之逐渐增大
(4)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来改善上述合成甲醇的条件一直是研究课题。现分别对X、Y、Z三种催化剂进行如下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①X在T1℃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②Y在T2℃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约3×105倍;
③Z在T3℃时催化效率最高,能使逆反应速率加快约1×106倍;
已知:T1>T2>T3,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在生产中应该选择的适宜催化剂并简述理由____。
已知2SO2(g)+O2(g)
2SO3(g) △H=-Q (Q>0),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真空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丙) 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
化学实验小组在学习化学电源和氯碱工业相关知识后,在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他们设计组装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已知a为石墨电极;b为铁电极;c为铝电极(已除去表面氧化膜);d为多孔石墨电极,烧杯中是足量饱和食盐水(滴有酚酞),连好导线后,电流计指针发生明显偏转。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为负极,d为阳极 |
B.一段时间后,a和d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
C.b电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
D.当电解一段时间,B中出现大量白色沉淀时,停止实验,再将A中溶液倒入B中混合,充分振荡,沉淀全部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