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以下是形成途径之一:NO2+SO2→NO+SO3①;2NO+O2→2NO2 ②,SO3+H2O→H2SO4 ③,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NO2由反应N2 + O2NO2生成
B.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O2+2H2O2H2SO4
C.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2+O2+2H2O→4HNO3
D.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3O2+2H2O→4HNO3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已知:2Cu (NO3)22CuO+4NO2↑+O2↑。某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Cu (NO3)2受热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B.无法确定NO2是否助燃
C.NO2肯定也能助燃D.NO2肯定不能助燃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100mL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6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225 mol/LB.0.3 mol/LC.0.36 mol/LD.0.45 mol/L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用内置有螺旋状铜丝的胶头滴管小心吸取一滴管浓硝酸后迅速插入细口瓶中(如图),

滴管与瓶口接触处垫一小块滤纸使滴管与瓶口留少量空隙,依次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滴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液面下降;②滴管内液面上升,气体变成无色;③滴管内液面再次下降。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现象①中产生的红棕色气体为NO2
B.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NO2与水反应
C.产生现象③的原因是铜与稀硝酸反应
D.最终瓶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NO3)2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向 KCl、KI 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 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
向盛有 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3+催化 H2O2分解产生 O2
 
A.AB.BC.CD.D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操作、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有SO32-
B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C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色
溶液中一定没有NH4+
D
某溶液中加入KSCN,无现象,再滴入氯水,溶液变红
溶液中一定有Fe2+
 
A.AB.BC.CD.D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体现SO2的漂白性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