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
B.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
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
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
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A.从![]() ![]() ![]() ![]() |
B.从![]() ![]() ![]() ![]() |
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
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 |
B.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
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的总能量不变 |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
(题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 ![]() ![]() |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 ![]() ![]() |
C.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 |
D.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 |
C.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不吸收光子也能实现 |
D.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性现象表明了原子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 |
B.一个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该氢原子辐射光子,总能量减少 |
C.某放射性元素由单质变为化合物后,其半衰期会变短 |
D.目前核电站的能量主要来自轻核的聚变 |
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 B.10.20 eV | C.1.89 eV | D.1.5l eV |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为
,其中n=2,3,4…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后,核外电子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 B.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 | C.大量处于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 D.若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电磁波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电磁波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根据波尔理论,激光是大量处于同一激发态n1的原子同时跃迁到某一能级n2而释放出的单色光。其能量大、破坏力强,下列针对上述原子跃迁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处于n1能级时的能量小于处于n2能级时的能量 |
B.电子在n1能级时的半径小于在n2能级时的半径 |
C.电子在n1能级时的动能小于在n2能级时的动能 |
D.原子处于n1能级时的电势能小于处于n2能级时的电势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