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
B.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
C.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
D.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
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 |
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 |
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 |
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
关于近代物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原子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
B.电子的行射现象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
C.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大 |
D.目前我国核电站的能量于轻核聚变 |
用能量为E0的光子照射基态氢原子,刚好可使该原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能量E0称为氢原子的电离能。现用某一频率的光子从基态氢原子中击出一电子(电子质量为m),该电子在远离核以后速度的大小为v,其德布罗意波长为_____,该入射光子的频率为_____。(普朗克常量为h)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
对光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 |
B.光的波动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
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 |
D.光的波动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得明显,在另外的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得明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
B.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
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
氚核发生β衰变除了产生β粒子和新核外,还会产生质量数和电荷数都是0的反中微子Ve。若氚核在云室中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反中微子和β粒子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设反中微子的动量为P1,β粒子动量为P2,则。
A.上述核反应方程为![]() |
B.β粒子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路径,此体现了粒子的波动性 |
C.氚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会向外发射![]() |
D.新核的动量为![]() |
通过对自然现象及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物理学家得出科学的结论,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
B.卢瑟福用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发光的现象 |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提出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的观点 |
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综合他们的说法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 |
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
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
D.频率低、波长长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