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汤姆孙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
B.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发现了中子
C.德布罗意认为一切物体都有波粒二象性
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数应,是因为光的强度太弱
当前题号:1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波长太短
B.由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估测原子核半径的大小
C.电子束穿过铝箔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粒子性
D.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能级越高越稳定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引力波是指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的时空弯曲中的涟漪,1916年,一著名物理学家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此物理学家由于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根据上述信息可知预言存在引力波的物理学家是
A.爱因斯坦B.伽利略C.牛顿D.普朗克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B.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D.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复杂结构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小
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上引入了量子理论
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会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现用波长为400 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普朗克常量h=6.6×10-34J·s,光速c=3.00×108m/s)(  )
材料





逸出功(×10-19J)
3.0
4.3
5.9
6.2
6.6
 
A.2种B.3种C.4种D.5种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种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照射光的强度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中子
C.—个原子核衰变为一个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8次衰变
D.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一种必与入射光频率相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C.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E.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动能减小
当前题号:8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电子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B.β射线也可能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光电效应实验中,逸出的光电子于金属中自由电子
D.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1)图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_____(填“阴极”或“阳极”);
(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0=______Hz,逸出功W0=_______________J;
(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_____J.(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当前题号:10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