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甘肃庆阳运煤货车与一辆严重超载的幼儿园接送车迎面相撞,事故造成20人死亡。2011年12月12日,江苏徐州一辆校车因避让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坠入河中,事故造成15名学生遇难……
近几年,校车安全事故频发,一次次刺痛人们敏感的神经,引发了人们对校车问题的讨论。有人说校车的质量太差,有人说校车严重超载,也有人说国家缺少相应的校车安全条例等等,你觉得呢?
针对材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一家人吃夜饭。“谈谈你们的新年新愿望吧!”父亲对三个孩子说,“看看谁的最高明。”一个孩子说:“我的愿望是样样考第一!”另一个孩子说:“我的愿望是不惹爸妈生气!”
第三个说:“我们有愿望……”大家瞪大了眼睛。“我正在存钱,要买一套故事书。”话音刚落,大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当别人在畅想“愿望”时,他却已经开始“做”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一同到林间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他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他:“我们又没看见,您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见解。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与“争”字组合的熟语很多,有“寸土必争、力争上游、争先恐后、争分夺秒、争强好胜、争权夺利、人争一口气”等,“争”无处不在,“争”也折射出人生的种种态度。
请以“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张世英)
材料二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木心)
材料三 当今许多人患上了审美缺乏症,它的十大病征表现为:丑形象、土味家居、奇葩建筑、非人街道、塑料设计、网红脸、伪古风、有毒广告、抖式快感、文化雾霾。(《新周刊》2019.4.1)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你认同其中的看法吗?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材料一 人们平常在形容一件事遥遥无期的时候,常说“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啊”。无论对于长辈还是正扮演社会中坚力量的年轻人来说,心中“不安分”的夙愿,总会出于各种客观原因而无法实现。等到客观条件可以满足时,却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不再有“不安分”的热情。
材料二 “元宵节,我想让爷爷和我一样活在25岁,陪爷爷再年轻一次。”一张看似“无厘头”的请假条大红于网络,被网友们誉为“任性”却包含甜蜜辛酸的请假条。
你如何看待这些材料?请选择合适的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得最有效的学习成果?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四位学生走访中国、韩国、印度、美国、法国和以色列,探索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人们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彼此之间的差异,拍成一部五集纪录片《学习的人》。韩国、印度、中国学生的勤奋让他们感到震惊,美国、法国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学习的方式让他们觉得亲切,以色列犹太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热忱和质疑讨论的学习模式引起他们深深的思考。随着探索之旅的不断深入,关于“最好的学习”的定义,也在他们心底逐渐清晰。
那么,在你看来,“最好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要求)1.正面立论,客观理性:言而有据,逻辑清楚;2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