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们把有船摆渡过河的地方称为“渡口”,藉此由此岸渡向彼岸。同时,“渡口”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象,人们常要面对岁月的渡口、情感的渡口、生命的渡口等无形的渡口。
请以“渡口”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不要套作或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人们把有船摆渡过河的地方称为“渡口”,藉此由此岸渡向彼岸。同时,“渡口”也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意象,人们常要面对岁月的渡口、情感的渡口、生命的渡口等无形的渡口。
请以“渡口”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不要套作或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耐心等待,风车从不跑去找风。——斯克利维斯
桃花三月开,菊花九月开,各自等时来。——民谚
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巴尔扎克
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尼采
取道于“等一等”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之室。—— 塞万提斯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伏尔泰
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普劳图斯
行动之前必须充分地酝酿;一旦定下决心,就应该果敢行动。
——萨卢斯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套作。请试着努力将它写得丰富深刻些。
耐心等待,风车从不跑去找风。——斯克利维斯
桃花三月开,菊花九月开,各自等时来。——民谚
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巴尔扎克
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尼采
取道于“等一等”之路,走进去的只能是“永不”之室。—— 塞万提斯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伏尔泰
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普劳图斯
行动之前必须充分地酝酿;一旦定下决心,就应该果敢行动。
——萨卢斯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套作。请试着努力将它写得丰富深刻些。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春节、清明、中秋……这些传统节日沿袭习俗、凝聚情感、传承文化。随着发展,这些传统节日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春节、清明、中秋……这些传统节日沿袭习俗、凝聚情感、传承文化。随着发展,这些传统节日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这段话的意思是: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出方和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读了孟子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思考或回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这段话的意思是: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出方和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读了孟子这段话,你有怎样的感受、思考或回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则短文,描述课堂情境。
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音响过了5分钟,老师还没有下课的意思,不少同学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
要求:①要描写人物神态和心理活动;②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2)书斋或书房的名称,一向是用以表达居住者的喜好或志趣的。请为你的书房起个名字,并阐释理由。
要求:①给书斋命名;②理由表述要有条理;③不少于200字。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则短文,描述课堂情境。
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音响过了5分钟,老师还没有下课的意思,不少同学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
要求:①要描写人物神态和心理活动;②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2)书斋或书房的名称,一向是用以表达居住者的喜好或志趣的。请为你的书房起个名字,并阐释理由。
要求:①给书斋命名;②理由表述要有条理;③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张潮在《幽梦影》中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来再现“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清·张潮在《幽梦影》中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来再现“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有远见的人,走的常是笨路远路;
也有人说,聪明的人,往往寻找近路坦途。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的看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有人说,有远见的人,走的常是笨路远路;
也有人说,聪明的人,往往寻找近路坦途。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的看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