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你网购时浏览的商品,你在网上买过的东西,你浏览过的网站,你的每一次搜索,你在微博或朋友圈发送的每一条信息,都会被整理成数据。你的日常生活习惯、身体特征、社会交往、知识能力、爱好性情、情绪波动、疾病等都将以数据的形式被分析。这些数据使得人们随时都可能失去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赤裸裸的“透明人”;也可以被充分利用:医疗机构将实时监测用户的身体状况,教育机构能更有针对性地制订用户需要的培训计划……
面对大数据时代,你有怎样的思考?你会怎么办?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一)2017年9月21日9时,G1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驶出北京南站,最高时速达到355公里,历经4小时28分的飞驰,抵达上海虹桥站。当天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7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材料二)在广西首府南宁与边城凭祥市之间,有一列“慢火车”5511次列车,全程220公里,时速仅为41公里,全程用时5个多小时。列车停靠14个车站,平均15公里停靠一站,两个车站间平均票价仅2.5元。“开行这趟车,最主要是为了覆盖沿线交通不便的乡村。”列车长戴洪强从2002年列车首发时就开始跑这趟车,15年过去了,他理解村民的铁路之情,“对于许多百姓来说,这趟车就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月15日,清华、北大各自公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学子的自主招生计划,扩大面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农村考生的计划招生人数。入选清华“自强计划”的优秀农村学子,最高可降65分;获北大“筑梦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最高可获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此消息一出,便在网友中引发热议。有人点赞,也有人指责。
你对高校为农村学子降分的政策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看过大大小小的运动会,也参加过无数次的运动会,生活中我们跑在运动场上,也跑在人生的赛场上,写写你对运动会的感悟吧!
请以运动会的感悟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800字;2.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地名。
“是什么让你更懂中国?”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为了解全球年轻人对中国的认知状况,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起了一场街头采访——“青年问青年,世界看中国”。
结果发现,除了长城、熊猫、饺子等已广为外国人所知的made in China外,五大洲的外国青年归纳出五大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答案涉及我们熟悉的方方面面: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创新企业、科学技术、中国担当。
请从这五大方面中选择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更好地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最近,微信公众号中一篇推送《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引起热议。
《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vs李白》……初看这些研究课题,你或许会以为是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可是你错了。他们的作者是某大学附小六年级学生。这是孩子们在国庆长假期间完成的“遇见苏轼”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面对一些人的质疑,附小的老师说,小课题研究早已是该校一个常态化教学项目,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接受课题研究训练;再加上该校家长资源得天独厚,大师、院士进校园已成为常态。同时,老师也坦言,某些研究能力,孩子确实没有,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品牌”是商业用语,品牌的内涵是指它所包含的个性、价值和文化,个人、集体、国家等都应该有自己的品牌。
对“品牌”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
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
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
题目一: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认为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其实,不止“学”如此,生活中,我们行、游、读、友、爱、善、乐……无一不是如此。
请以“ 而不思则罔”为题作文。要求:议论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题目二:
科技日新月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二十年后,语文课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展开想象,以“二十年后的语文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描写有画面感,内容注意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