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白云,因为没有根基,只能浪迹天涯。
②波涛,如果没有乱石的阻挡,就难有千堆雪的壮观。
③车轮,一旦离开坚实的地面,转得再快,也寸步难行。
④瀑布,因为心中有大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
⑤圆规,站稳脚跟迈出坚定一步,有始有终才有完满结局。
⑥竹子,最终能长成参天巨竹,其秘诀是每前进一步便及时小结。
以上句子内涵丰富,读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有个成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是很有意味的两个词。没有格拉丹东冰峰孕育的第一滴水,就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浩荡千里;没有体积数倍于树冠的发达根系所提供的水分营养,就没有大树的高可参天、浓荫蔽日……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请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角度自选,题目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有人说,“文明”意味着一个国家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有人说,“文明”意味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也有人说,“文明”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健康的思想、得体的举止和优雅的语言。《周易·贲卦》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你是怎样看待“文明”的?请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叙事,表达出你对“文明”的理解和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每年钱塘大潮来临之际,都会成为一个新闻热点。大潮涌动,是观潮者、弄潮儿的节日,也是很多家庭和部门担忧的时刻。
每当社会大潮来临之际,情况也大体如此。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材料一)
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只青蛙听蚂蚁说高楼上有美食,就跟着蚂蚁蹦蹦跳跳上楼。爬到六楼时,正好有一扇门开着,看到蚂蚁爬进去,青蛙也跟着跳了进去,却大失所望:所谓的美食只是地板上几粒可怜的剩饭。这时,一阵风吹来,门被关上了,蚂蚁叨起米粒,从容地顺着门缝爬走了。青蛙却被困在里面,只能在黑暗中大声呼救。不知饿了几天几夜,门终于开了,奄奄一息的青蛙赶快逃了出来。回头望望高楼,青蛙若有所悟地说:“一只聪明的青蛙,不应该盲目地跟蚂蚁上楼,我还是更擅长待在池塘边捉虫子呀!”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想或感悟。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啃得菜根,百事可做。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返,也找到了丰厚的食源。
生活犹如蚂蚁前行,有时需要直行,抱定理想,执著求索;有时需要转向,变通处之,量力而行;有时则需要迷途知返,另辟蹊径,但无论怎样都是要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请根据对上文的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