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 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 岁的袁隆平以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 7 岁小女孩袁媛,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的危急时刻,处乱不惊,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袁媛因此被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不久前,在某央视主持人与娱乐圈的口水战中,网友得知偷税漏税的某女星曾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一事,众人一片哗然。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骄傲”?“国家精神”应该是什么?你有怎样的思考?请
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心中都有一个榜样。

比尔·盖茨把沃伦·巴菲特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世界首富;

孙中山想成为“洪秀全第二”,于是就诞生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

……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人,他,是我们的榜样、偶像,是我们追求和超越的目标。譬如:

有人把雷锋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道德模范;

有人把钱钟书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国学大师;

有人把马云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企业家;

有人把袁隆平作为榜样,于是就成了科学家;

……

你心中的偶像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请以“2019届考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来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十九大以来,中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态势。有人为此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生动展现了我国这些年来的科技成果:“墨子”传信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蛟龙”潜海大飞机首飞。

读了上述材料,你必然有所联想和感悟,中国的发展岂止科技,方方面面都亮点频现。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中国发展现实的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3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人际边界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性与规则形成的界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具有人际边界的意识,对个人和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你对“人际边界意识”有怎样的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4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客人:“孩子钢琴弹得真好,一定很认真练习了吧?”

妈妈:“哪里哪里,就是随便玩一下,没指望她将来能弹得多好!”

客人:“你家宝宝魔方还原得好快啊,我们大人都不会。”

妈妈:“哪里哪里,一点也不快,还差远了。”

客人:“小朋友画画很有意思,很有想法呀,将来想做个小画家,是吗?”

妈妈:“勉强可以吧!画家可不敢想啊。”

上面的对话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给文中的妈妈写一封信,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表达自己的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学校及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5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雪盲症,是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最初,人们认为是雪地反射的阳光过于强烈而导致,后来发现采取戴上墨镜等防护措施也不能完全避免。某科研部门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引发雪盲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雪地里空无一物。科学研究还证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长时间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此而暂时失明。有人就依此找出对付雪盲症的一种办法--提前在雪地路线上插上颜色较深的旗帜。

要求:以“目标”为关键词拟定标题,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是有关“乐”的三种表达。

如果把“三乐”进行不同的排序,可能会获得不同的关系、意义和境界。比如,有人把三者排序为“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认为自得才能获得自由,自由才能知道知足的标准,知足后才有可能去助人。

那么,你对“三乐”是怎样排序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理由、观点和态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7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蔡元培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某日,爸爸故意用方言给小米讲睡前故事。小米听不懂,着急地大声反对:“不要用这个话讲!”爸爸嬉笑着说:“那我用什么话讲呀?我讲的是我们的家乡话呀!”小米一本正经地说:“你要讲中国人讲的话。”

材料二:

高一某班总共43个学生,会说方言的同学26人,会听不会说的8人,不会说也听不懂的9人。

对于方言的渐趋消逝,有的人觉得可惜,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力求保护……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想法。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当前题号:9 | 题型:材料作文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