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
周 冲 (同时)爸。
周 冲 客走了?
周朴园 (点头,转向蘩漪)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
蘩 漪 病原来不很重——回来身体好么?
周朴园 还好。——你应当在到楼上去休息。冲儿,你看你母亲的气色比以前怎么样?
周 冲 母亲原来就没有什么病。
周朴园 (不喜欢儿子们这样答复老人家的话,沉重地,眼翻上来)谁告诉你的?我不在的时候,你常来问你母亲的病么?(坐在沙发上)
蘩 漪 (怕他又来教训)朴园,你的样子像有点瘦了似的。——矿上的罢工究竟怎么样?
周朴园 昨天早上已经复工,不成问题。
周 冲 爸爸,怎么鲁大海还在这儿等着要见您呢?
周朴园 谁是鲁大海?
周 冲 鲁贵的儿子。前年荐进去,这次当代表的。
周朴园 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开除了。
周 冲 开除!爸爸,这个人脑筋很清楚,我方才跟这个人谈了一回。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
周朴园 哼,现在一般年青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周 冲 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
周朴园 (眼翻上来)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得多!
周 冲 (被压制下去,然而)爸,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
周朴园 (头扬起来)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向蘩漪)这两年他学得很像你了。(看钟)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嗯,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话说么?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 冲 (犹豫地)爸爸。
周朴园 (知道他又有新花样)嗯,你?
周 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 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 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园面前。)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四 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 凤 (看蘩漪,不说话)。
蘩 漪 (觉出四周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 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 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蘩 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
蘩 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蘩 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 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 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 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节选自《雷雨》第一幕)
【小题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这一片段的戏剧冲突集中体现在周朴园的家庭内部,即蘩漪周冲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 |
B.在《雷雨》整部剧中,蘩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共有四处。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是第一次。这次冲突表现出了蘩漪积极主动有力的反抗性。 |
C.节选部分刻画了周朴园作为资产阶级专制家庭里家长的专横自私冷酷无情的性格侧面。 |
D.周冲和周萍有非常大的性格差异:周冲内心有着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想象,并据此表现出对父亲的质疑和反抗。周萍则有胆小懦弱的一面,更多地屈服妥协于这个家庭的专制秩序。 |
【小题3】周朴园为什么认为蘩漪有病,一定要为她治病?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噢,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A.鲁侍萍主动说出补窟窿、绣梅花等细节,向周朴园暗示自己的身份。 |
B.对白中有不少疑问句,鲁侍萍的问是有意的,周朴园的问则显得被动。 |
C.三处“舞台说明”交代了周朴园神情、动作等,是其言语的重要补充。 |
D.这段对白充分展现了鲁侍萍自尊自爱、周朴园老奸巨滑的性格特点。 |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 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甲)
周: (惊愕)梅花?
鲁: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还有一件,——
周: (徐徐立起) 哦,你,你,你是——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低声) 是你?①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
鲁: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愤怨)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乙)
当一头骡子载着一位神甫经过那里的时候,他脸上的阴云化开了一会。他远远望见那头骡子和那个神甫,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象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象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堂克洛德·孚罗洛。
伽西莫多的脸色又黯淡起来了。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小题1】①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
【小题2】结合甲乙选段,简析周朴园与克洛德人物性格的异同点。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
B.交代当时的天气特征及其对人的影响 |
C.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 |
D.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什么?
……
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怒)你混账!
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侍萍: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一一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
周冲: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你胡说!
鲁侍萍:(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
鲁大海: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在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厉声)下去!
仆人们:(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倒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萍:打他!
鲁大海:(向周萍)你!
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停止打大海,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A(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B(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节选自曹禺《雷雨》)
【小题1】A与B两处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侍萍怎样的心理?【小题2】周朴园对周萍、周冲分别说“不许多说话”“你少多嘴”,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3】从节选的剧情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朴园-一个虚伪、心狠手辣的人。
【小题4】联系剧情,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智斗(选段)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上坡上走过。)
胡传魁 嘿,阿庆嫂!
阿庆嫂 (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 你好哇?
阿庆嫂 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 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 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 哈哈哈……
阿庆嫂 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 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 (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 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 好说好说。
阿庆嫂 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 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 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 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 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 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
(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 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 (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 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 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 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 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 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 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
(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 胡司令,抽一支!
(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 (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 (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 (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 (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 (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 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 (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 (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 (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 (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 (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 (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 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 (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 (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 (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 (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 哈哈哈……
刁德一 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京剧《沙家浜》讲的是1939年秋,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胡传魁是其司令。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
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 |
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
【小题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2)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
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一个旧式的四合院里,这里住着房东吴太太和她的佣人李嫂,以及两个学生租客杨长雄和成众。开幕时,李嫂在擦吴太太的的东西,杨长雄和成众坐在窗外下棋,吴太太在晒太阳。“啪”,李嫂打破了一只花瓶]
吴太太:呀!我的宝贝花瓶!
李嫂:(诚惶诚恐)太太,真对不起,我一不小心……
吴太太:不小心!不小心就完事了,你赔我的花瓶,三块钱国币。
杨长雄:太太,何必呢?一只花瓶,没必要让她赔。
吴太太:什么没必要?三块钱国币,一分都不能少。
李嫂:我没钱。
吴太太:没钱?让我搜搜(搜李嫂身,找出三毛钱)才三毛钱,剩下的呢?
李嫂:太太,我真是穷人。
吴太太:穷人,穷人,这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从来没有听说过。穷人,穷人,是的,做佣人的是穷人,做主人的个个发财吗?这么贵的伙食,她一个人吃了三个人的饭,我都没有扣她的工钱呃。(转调)打破了我的东西,不赔!还有旁人帮忙,说不应该赔。我倒要听听这是什么道理。
吴太太:(走进屋去,一会儿走出,手里拿着另一只花瓶),看,就是和这个一对儿的花瓶。五年前我花了六块钱买下的。我要她照原价陪我三块钱,可算是十二分的客气了。
成众: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连将军都不说一声!
吴太太:……现在的三块钱,值什么?抵不到以前的三毛钱,按理说应该照市价陪我才是。不过我既说了只要她赔我三块钱,已经说出的话,我不反悔。可是如果连三块钱都不赔我,那可不行!
成众:唉,老杨,我和你赌一个彩头好不好?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送给李嫂让她还债,怎么样?
杨长雄:李嫂这不是债,我也没有钱。你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这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枝,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呀!
吴太太:(回头向杨长雄)啊,你知道说穷,你也会说你是一个穷人,那么刚才你说的全是废话!你既然知道大家都是穷人,还说什么替穷人想想?
杨长雄:(被迫抗战)吴太太,你还要多讲吗?
吴太太:我为什么不能多讲?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杨长雄:好罢,你既然要讲,现在我就把这个道理讲给你听。我们都是穷人,不错,不过穷人也有穷人的等级。一个用请得起佣人的太太,如果是穷人的话,是一个高级的穷人;一个服侍太太的佣人,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像我这样一个扫地擦桌子要自己动手的穷学生,是一个中级的穷人。如果今天是我这样一个中级穷人,打破了像你这样高级穷人的一只花瓶,也许还可以勉强赔得起。可是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用的一个佣人,她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三块钱你可以不在乎,可她……
吴太太:你这话不通,什么叫做可以不在乎?
杨长雄:好,好,好,就说是我说错了,你说对了。就承认这个问题不是在乎不在乎,也不是赔不赔得起的问题。穷不穷,赔不赔得起,讲的是一个情,人情之情。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我们争的是:一个佣人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一个佣人已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主人不应当要她赔。完了。
吴太太:胡说八道!
杨长雄:胡说八道?我还有话要说,你听不听?
吴太太:你再说下去,我就叫警察啦。警察!警察……
杨长雄:你刚才我说的是理,现在我还要说势,“理所当然势所必至”的势。刚才你已毫不客气的把李嫂身上都搜过了。一个主人有没有搜查她雇用的佣人的身上的权利,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法律问题,我们且不去说它,你搜查的结果,你发现她身上只有三毛钱,对不对?现在你要她赔的不是三毛钱而是三块钱。这三块钱的巨大赔款你叫她从何而来?所以我劝你……
吴太太:这你管不着。
成众:下棋,下棋。
[杨长雄回到象棋的战场,继续未完的棋局,少停,外面走进一个警察]
吴太太:好了。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的身上,她只有三毛钱。现在请你等一等,(向杨长雄看了一眼,走进房一会,提了一个小包袱走出)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当三块钱交给我。
杨长雄:(跳起来)什么?你要当她的铺盖!
吴太太:是的。
杨长雄:(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大有抢夺铺盖之势)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当了,你叫她睡什么?
吴太太:这是她的铺盖,不是你的铺盖,与你无关!(转向警察)警察先生,我指给你看那一家当铺在哪里。(向门走去)
杨长雄:(走去拦住去路)不行!
吴太太:什么不行?这又不是你的东西?打破的又不是你的花瓶?你别再多管闲事!
成众:(走去把杨长雄拉开)下棋,下棋,下棋,下棋。
[吴太太走进正屋、警察、李嫂同走出。杨长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成众一人下着棋,不久,警察走进,后面跟着李嫂,一手拿了三张纸币。]
杨长雄:(向成众)你说是不是不要脸?……这样一个无耻的泼妇!
吴太太:(走进,向杨长雄)什么?你讲什么?你骂人是不是?(向成众)成先生,他破口骂人……
成众: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听见。
吴太太:(再转向杨长雄)无耻,我请问你什么叫无耻?无耻,是的,旁人的事,本不用他管,他却来多事,这才是无耻。一个在背后骂人的人,这才是无耻。
吴太太:你没的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人你不承认。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这才是无耻。是的,无耻!下流!混蛋!
[杨长雄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茶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抱在手中,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吴太太:(血管暴涨,双手撑腰)啊!你这干什么!
杨长雄:(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说话。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给,三块钱——国币!
吴太太:(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辞。抢了纸币,握在手里,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这……
成众:(危险风暴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
(于原文有删减)
【小题1】下面对文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剧以李嫂打碎主人的花瓶,被要求赔偿3块钱国币开始,以杨长雄打碎另一只花瓶,送上三块钱国币结局结尾,构思巧妙,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
B.本文的语言特点是诙谐幽默中蕴含着轻松和机智,经常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
C.成众这个人物作为一个与杨长雄相对比的形象出现,在其冷漠的性格对照下,杨长雄的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却容易冲动、不讲策略的性格显得格外鲜明、可爱。 |
D.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 |
【小题3】戏剧台词除了具有个性化、动作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丰富性的内涵。请结合全剧赏析“和棋”这一句台词的艺术效果。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
(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鲁待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小题1】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
【小题3】提到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二人都强调是“你的”,他们的意图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