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有很多,其中“授”“拜”“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
C.“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
D.“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
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B.以勇气闻于诸侯 |
C.使不辱于诸侯 |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能为伏弩射杀之 伏:暗中 |
B.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币:财物 |
C.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徙:转移 |
D.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子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请指示王②廉颇宣言曰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④朝夕遣人候问武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⑦举孝廉不行⑧皆为陛下所成就⑨何面目以归汉
①请指示王②廉颇宣言曰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④朝夕遣人候问武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⑦举孝廉不行⑧皆为陛下所成就⑨何面目以归汉
A.②⑥⑧⑨ | B.①②③⑤ | C.①⑥⑦⑨ | D.②③④⑤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缘染溪: 沿着 假舟楫:凭借,利用 |
B.凌万顷之茫然: 越过 对酒当歌:对着 |
C.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 峥嵘岁月:不同寻常的日子 |
D.举酒属客:致意,引申为劝酒 不蒙见察:受 |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摇摇:摇荡飘摇。玉扃:玉门。阑干:纵横。萦纡:曲折环绕。 |
B.踯躅:徘徊不前。夜中:中夜、半夜。玉簟:洁净如玉的竹席。 |
C.霰:雪珠。扁舟:大舟。岩扉:木门。阴阴:明亮的样子。 |
D.漠漠:形容广漠无际。只合:只应。俊赏:眼光很高的鉴赏。 |
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多为四言,《使至塞上》是五言,《琵琶行》是杂言。 |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至二十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依次指男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两句中的“辟”“征”。 |
D.“重阳节”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写到了登高、插茱美等重阳节习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怚: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四个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怚: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
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
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
A.文中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属于我国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我国其他的纪年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 |
B.文中“寡人以不用将军计”的“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同样属于古代皇帝自称的还有“朕”,这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词。 |
C.本文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共分五种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
D.文中第一段的“归老”,意思是辞官养老,与之类似的词语还有“告老”、“乞骸骨”、“致仕”等。 |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
(1)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