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的意思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名之日“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⑩其如土石何
①其后名之日“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
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⑩其如土石何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 | B.①④/③⑤⑥⑦/②/⑧⑩/⑨ |
C.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⑨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序,周代叫库,“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
B.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
C.庐冢,也作“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六艺也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技能。 |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卜儿”属于“杂”,是元杂剧中扮演老年妇人的角色。 |
B.“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而“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箱,外篇15篇,杂篇11篇。 |
D.《陈情表》,原题作“陈情事表”。“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
下列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而君幸于赵王。 |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C.子卿尚复谁为乎。 |
D.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胜闻之,恐前语发 ⑤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⑦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未之有也
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胜闻之,恐前语发 ⑤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⑦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未之有也
A.①④/②③⑦/⑤⑥/⑧⑨ | B.①④/②⑥⑦/③⑨/⑤⑧ |
C.①③/②⑥/④⑤⑦/⑧⑨ | D.①③/②④/⑥⑦⑨/⑤⑧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
B.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书”。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
C.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朝由地方官向朝延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荐的人被称为“孝廉”。 |
D.缥,青白色丝织品;缃,淡黄色丝织品。古人习惯用青白色丝织品和淡黄色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缥缃”指书籍。 |
下列对各句文言句式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遂见用于小邑 ②加之以师旅 ③主人何为言少钱
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⑦故不我若也 ⑧而彼且奚适也 ⑨而夙婴疾病
①遂见用于小邑 ②加之以师旅 ③主人何为言少钱
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⑦故不我若也 ⑧而彼且奚适也 ⑨而夙婴疾病
A.①⑨/②⑥⑦/③⑧/④⑤ | B.①⑥/②③/④/⑦⑧/⑤⑨ |
C.①⑨/②⑤/④/⑥/③⑦⑧ | D.①④⑨/②⑥/③⑦⑧/⑤ |
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项是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遂与秦王会渑池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何以汝为见 ⑦举孝廉不行
⑧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⑨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⑩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遂与秦王会渑池
④子卿尚复谁为乎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何以汝为见 ⑦举孝廉不行
⑧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⑨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⑩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A.①/②⑨/③④⑦/⑤/⑥/⑧⑩ | B.①⑨/②③/④⑦/⑥/⑤⑧/⑩ |
C.①⑨/②/③⑦/④⑥/⑤/⑧⑩ | D.①⑦/②/③/④⑥⑧/⑤/⑨⑩ |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统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
B.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
C.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柳永《望海潮)这里代指朝廷。 |
D.春榜动,选场开。春榜:唐宋举人考试时间都在春季,因此后世称举人考试为春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B.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
C.①以精铜铸成 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D.①城入赵而璧留秦 ②夫秦强而赵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