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找到。 |
C.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苏武身体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会面谈论虞常的罪行。 |
D.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衡乃诡对而出 |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武父子)皆为陛下所成就 为武置酒设乐 |
D.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学于余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C.何陋之有 |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不拘于时,学于余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不拘于时,学于余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下列各句中“焉”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正襟危坐(端正)
A.列坐其次(按次序)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东方既白(已经) 终期于尽(时期) |
B.对酒当歌(应当) 下江陵(攻占) 其至又加少矣(增添) 莫知我哀(没有人) |
C.渐车帷裳(渐渐) 火尚足以明(明亮) 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其黄而陨(落) |
D.少长咸集(都) 偭规矩而改错(违背)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大臣亡罪夷灭者
例:大臣亡罪夷灭者
A.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C.为降虏于蛮夷 |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其声呜呜然 |
B.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 |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