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戊
B.戍
C.戌
D.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9-11 04:40: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
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同类题2
下列对《阁夜》一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每个时段被称为“更”。五更在寅时,相当于现在3点—5点。
B.鼓角:战鼓和号角,二者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C.夷歌: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为“夷”。诗中的“夷歌”指当时东方民族的歌谣。
D.卧龙:比喻隐居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诗中指诸葛亮。杜甫常借用与诸葛亮有关的典故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同类题3
下列各项中
文化常识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席位常以左为尊,职位常以右为尊,如“归国,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B.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
C.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如“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
D.在古籍文献中,农历每月的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三十日叫“晦”。
同类题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用“朔”、“晦”、“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
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几个月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D.《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同类题5
下列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古代学校的名称有“校”“庠”“序”等。办学的形式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后代还有“太学”“国子监”“书院”“私塾”等 。
B.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C.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欧也妮·葛朗台》等。
D.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